如果覺得生活很乏味,如果累了,如果你剛好有時間,不妨出去走一走。我是你們的老朋友----蘭er
(我喜歡旅游,我喜歡將走過的路記錄下來,不管是圖片、文字或聲音,希望這些也是你喜歡的。)
?五一出游是不是很不錯的選擇,不是的,很擁擠,不管是交通還是住宿,這一次在五一前兩天完成了這次說走就的旅行,這里邊有故事,請你來細細聽。
第一站:喬家大院
?慕名而來,俗話說:“王家歸來不看院”,在喬家大院和王家大院之間選擇矛盾過,最后慕名選擇喬家大院,不僅僅因為電視劇《喬家大院》在這里取景,不僅僅因為這里文化底蘊深厚,有一個有趣的緣由。小時候每次聽到天氣預報里面報各地方天氣時候,到最后就會聽到:喬家大院。因為有著這樣模糊的初記憶,所以老早我就想來到這里,一睹它的真容。
?沒有跟團,自己游,但也可以跟著大家一起走,“旁聽”人家的解讀。喬家在古時候是很有名望的大家族,靠著經商發家。喬家大院是“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顆明珠?!彪y怪有人參觀后感慨地說:“皇家有故宮,民宅著喬家。” 進入喬家院大門是一條長80米筆直的石鋪甬道,把六個大院分為南北兩排,甬道兩側靠墻有護坡。西盡頭處是喬家祠堂,與大門遙相對應。大院有主樓四座,門樓、更樓、眺閣六座。各院房頂上有走道相通,用于巡更護院??v觀全院,從外面看,威嚴高大,整齊端莊;進院里看,富麗堂皇,井然有序,顯示了我國北方封建大家庭的居住格調。整個大院,布局嚴謹,建筑考究,規范而有變化,不但有整體美感,而且在局部建筑上各有特色,即使是房頂上的 140余個煙囪也都各有特異。全院亭臺樓閣,雕梁畫棟,堆金立粉,完全顯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高超的建筑藝術水平,確實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 大院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6年),以后有兩次擴建,一次增修。第一次擴建約在清同治年間,由喬致庸主持,第二次擴建為光緒中、晚期,由喬景儀、喬景儼經手;最后一次增修是在民國十年后,由喬映霞、喬映奎分別完成。從始建到最后建成現在的格局,中間經過近兩個世紀。雖然時間跨度很大,但后來的擴建和增修都能按原先的構思進行,使整個大院風格一致,渾然一體。 喬家大院依照傳統的叫法,北面三個大院,從東往西依次叫老院、西北院、書房院。南面三個大院依次為東南院、西南院、新院。南北六個大院的稱謂,表現了喬家大院中各個院落的建筑順序。大院有更迷人處,那就是隨處可見的精致的板繪工藝和巧奪天工的木雕藝術,雕刻品個個都有其民俗寓意。每個院的正門上都雕有各種不同的人物。喬家大院各個門庭所懸的牌匾很多,內有四塊最有價值。其中有三塊牌匾是喬家的,也是值得喬家自豪和感到榮幸的。那就是光緒四年由李鴻章親自書寫的“仁周義溥”和山西巡撫丁寶銓受慈禧太后面諭送的“福種瑯環”及民國十六年祁縣昌源河東三十六村送給喬映奎的“身備六行”。前兩塊表明喬家在某個時期對官府的捐助,又經朝廷大員題詞推崇,因此倍加榮耀光彩。后一塊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喬家的一些善舉和對人處事的方法。另外一塊價值更高,那就是傅山親筆題寫的“丹楓閣”匾(現存展于喬家第四院的東房內)。
?正房是主人的居所,偏院是仆人的住所,每個院子有獨立的廚房,也有一個大一點的公共的廚房,出行坐的馬車,相當于現在的“勞斯萊斯”,吃飯的飯桌座位也很有講究,長為右,尊為北。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喬家看戲的戲臺,八仙桌圍而座。剛巧看了表演,雖然簡單,但有趣!
?一路游走,看過的高高的院落牌匾,底底的石頭小路,擦身而過的游客旅友,感受著這座古城帶來的視覺盛宴,帶我走入喬家的背后的故事。
?一個家族可以流傳這么久遠,就在于它深厚的情懷在其中,喬家有諸多家訓,列在門口,讓后代牢記照做。很欣賞這樣的家庭教育,后現代教育理念里很多都有其間的身影。喬家大院既是建筑藝術的寶庫,也是民俗學的殿堂。步入其間,既會得到美的享受,又會使人增長許多知識。不虛此行!
第二站:平遙古城
?這是第二次來到這里,有熟悉,有陌生,夜晚的平遙特別“鬧”,燈火通明,人聲鼎沸,走在街邊,不管你在想什么,都會被不自覺帶入它的熱鬧,叫賣特別有趣,各式各樣的物品琳瑯滿目,好多都是手工制作,很有才華的“平遙人”!走累了可以到有趣的酒吧內坐一坐,聽聽歌!夜晚留住在古城內,客棧里的陳設讓人有不一樣的體驗,值得試一試。
?很尷尬的事是:古城有六個門,進去的時候就沒在意停車的位置,以至于出來后不知道去哪里,所以想普及一下這里的交通,以給下次一次去的我或是第一次去的游客有幫助。
?出于軍事防御需要平遙城墻建有重門甕城六座,南北各一、東西各二,南曰迎熏,北曰拱極,上東門太和,下東門親翰,上西門永定,下西門鳳儀,每座甕城都建有重檐歇山頂城樓,六座重門甕城外原設有吊橋。東大街,東起下東門(親翰門)、西和南大街北端相交,與西大街呈一條筆直貫通的主街。北大街,北起北門(拱極門)、南通西大街中部。八小街和七十二條蚰蜒巷,名稱各有由來,有的得名于附近的建筑或醒目標志,例如衙門街、書院街、校場巷、賀蘭橋巷、旗桿街、三眼井街、照壁南街、小察院巷等;有的得名于祠廟,例如文廟街、城隍廟街、羅漢廟街、火神廟街、關帝廟街、真武廟街、五道廟街等;有的得名于當地的大戶,例如趙舉人街、雷家院街、宋夢槐巷、閻家巷、冀家巷、郭家巷、范家街、邵家巷、馬家巷等;古城東北角有一座相對封閉的城中之城,類似于古代城市中的坊,附近的四條街道也就被命名為東壁景堡、中壁景堡、西壁景堡和堡外街;還有一些街巷則已經無法探究名稱來歷了,例如仁義街、甜水巷、豆芽街、葫蘆肚巷等。
?剩下的可以拿張地圖,把所有的景點都逛一遍,可以跟外國朋友合影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