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個人的自傳,如同陪伴一個人在經歷他人生當中的幸??鞓贰⒖嚯y挫折,嘗遍人生的喜怒哀樂、酸甜苦辣,一起看遍人生百態、繁花盛開。感傷,他的遭遇;高興,他的成長;學習,他的豁達;敬佩,他的胸懷…….
李開復,一個成功的人士,在蘋果、SGI、微軟、谷歌等著名公司都任職過,谷歌大中華區的總裁。一個人風光的表面,會有多少不為人知的苦楚與努力。他一生不盡是順風順水,一馬平川的。他也有沒成能為哈佛人的遺憾,也有微軟起訴自己違反行業競技條約的官司纏繞,也有尋常人家的小煩惱、小挫折。
小時候,李開復考得第一名。媽媽就帶著他去商場買禮物,用來獎勵他的第一名。當李開復指了《福爾摩斯全集》。媽媽就說,“書不算禮物,你要買多少書,只要是中外名著,隨時都可以買”。其母就像打造一塊璞玉一樣,精心地打磨和教育李開復。李開復在小學時期就看了很多中外名著,并養成了終生讀書的習慣。
小時候的教育,尤為重要。孩子表現好、表現不好,父母的反應與教育都是頗為重要的。
不是每一次考試都能拿高分,大部分人都有改過試卷上的分數吧,李開復也不例外。當自己的詭計被母親發現時,并沒有被母親大打一頓,而是收獲了誠信的重要性。
什么是嚴謹和務實,什么是品行和禮儀,什么是快樂和溫馨,什么是忠孝和誠信。這些品質與言行,和小孩子解釋未必懂,但遇上與這些相關的事情,才能讓孩子更深刻的理解。
李開復在臺灣上的小學,中學在美國上學。臺灣的教育死板壓抑束縛;而美國教育輕松快樂。臺灣沉重的課程、繁多的教育、嚴厲的考試;相比之下美國教育因材施教。臺灣排名次,看分數,分為好學生與壞學生;但美國的教育著重建立自信、看重個人特點。李開復就很幸運地在這種教育制度下培養自己自由、獨立、自主學習、實踐等各種能力。
在此,自己也無力吐槽中國的教育制度。每一個時代,都會有把每一個時代的悲哀,那么我們能夠做的是把悲哀的影響最小化。
李開復在哥倫比亞大學上學,上課的主要形式是老師與學生辯論,所有的考試形式都是寫論文,而不是考背功。從辯論中思考,從閱讀中思考,讓獨立思考變成一種能力。
斯金納說,“如果我們將學過的東西忘得一干二凈,最后剩下來的就是教育的本質”
自修之道,也就是獨立思考的能力。
有人在采訪當中問過李開復,什么是選擇的智慧。李開復的答案是,反復扣問自己的內心,向人生更遠的方向看去,而不是被眼前的喧囂所迷惑。正如蘋果創始人喬布斯曾經勸慰年輕人那樣,“不要被信條所惑,盲從信條就是惑在別人思考的結果里。不要讓別人的意見淹沒了你內在的心聲”。
你未來的人生之路,就在你的每一次選擇中。
每一次重大的人生選擇,都需要經過深思熟慮。
李開復在大一時學的是哲學,在一次上課時,一個老教授問:“什么是make a difference ?想象一個有兩個世界,一個世界中有你,一個世界中沒有你,讓二者的不同最大,是最大化你的影響力,這就是你一生的意義”。這句話,影響了李開復的一生,到每一次做重大決定時,都會想起“讓世界不同”的話,讓自己內心更加堅定。
人生當中有許多待我們決定的事情,不會很多。但有時候需要我們選擇時,我們會猶豫不決,只需要看看自己內心是想跟隨著變與不變,即可。變,即選擇做,冒著變化的風險,去做。不變,那么安于現狀,繼續調整好自己的狀態,便可。
當李開復發現自己不是那么喜歡法律時,就轉專業到了計算機專業。對了,當時李開復和奧巴馬同班,要不是轉專業,不然李開復可能就成為美國的教育部部長。自己也逐漸發現自己對計算機的喜歡與熱情。
著名記者懷特霍布斯說,成功就是當你醒來,無論身在何處,無論年齡多大,你很快從床上彈起,因為你迫不及待地想去做你愛做的、你深信的、你有才華做的工作。這工作比你個人偉大、神圣。你迫不及待起床,跳進它的懷里。
對于自己喜歡的專業、工作、生活,我想自己的喜歡會成為自己主動去做事的一種積極性。就好比你要去追一個你喜歡的女孩,你會為了買她喜歡吃的早餐,而跑去離家很遠早餐店買。而這種積極性、主動性,是不由自主地去做的。
李開復在大學期間非常沉迷于橋牌。當時美國為了光復這個橋牌運動,推出了“終身大師”名譽稱號,就是你需要不斷去比賽積分到300,就可以拿到了這個稱號。李開復為了這個稱號,就拼命花時間去比賽,當時還沒有轉專業,還是政治科學系,把學習熱情放在橋牌積分上了。當李開復發現自己還是沉迷橋牌,就會變成不學正業的“壞孩子”,就下定決心去學習。
哥大的學生大部分都在“勤工儉學”,李開復也是通過自力更生完成學業。有一次院長把一個編程任務交給李開復,并付給李開復工資。李開復在任務前期大部分都在玩橋牌,等自己發現沒能如期完成任務時,院長非常生氣,就把這項任務交個承包商去做了。過后李開復悔悟:失去別人的信任,是對自己最大的懲罰,你也會感到失去了自身的價值,那種痛苦會把人完全淹沒。
一個人的可貴,在于他是一個誠信和負責的人。言行不一,令身邊的人失望、讓自己失去機會,更使自己處于“失信”的陰霾中。
相親初戀結婚
李開復也是相親才認識自己的妻子(謝先玲)的,在自己讀博期間通過電話求婚,21歲的李開復先成家再立業。李開復一輩子只有一份感情,第一次戀愛就結婚,可以說幸運,也可以說李開復抓住了結婚的時機,把握了有心人,也就有后來的這段佳話。
讀博時期:我不贊同你,但我支持你。
自己的導師選擇的是專家系統方向,而自己想選擇是統計學方向來研究語音識別。當自己帶著忐忑心態去跟導師講自己的困惑時,得到導師的支持。“你對專家系統和統計的觀點,我是不同意的,但是我可以支持你用統計的方法去做,因為我相信科學沒有絕對的對錯,我們都是平等。而且,我更要相信一個有激情的人是可能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案的。”就如同于伏爾泰說的那句,“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是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身為瑞迪教授的大弟子對教授的研究方向提出異議,不但沒有生氣,反而支持他去干。真正的科學家精神:科學面前,人人平等。
我們在面對異議時,大多都是要爭個你死我活,面紅耳赤。堅決不改自己的觀點,唯有自己的見解是正確的;不然就是持有那種不與惡狗爭辯的消極態度。很少存在著你的觀點不錯,我的觀點也可以,然后各自發展,彼此支持。這是一種一輩子都需要學習的雅量。
You can sincerely disagree and full?heartedly support at the same time.(你可以同時真誠地反對和全力地支持。)
博士畢業了,李開復留校教學。在此期間收到蘋果的offer,被戴夫的一句話,“你是想一輩子寫一堆廢紙一樣的學術論文,還是要來真正地改變世界”打動。李開復在潛意識里就無法忍受平庸,對自己來說,讓世界“make a difference”,是最讓我心馳神往的境界。所以,李開復加入蘋果。
在蘋果任職6年里,蘋果的海盜精神:進行自己的發明創造,不要在乎別人怎么說,一個人可以改變世界。蘋果公司的自由、熱情,讓李開復在蘋果公司里得到成長。一個人最終成長到什么樣子,與他的周圍環境十分相關。后來在SGI、微軟工作。
在回微軟總部工作5年,尤其在最后的工作階段,使李開復備受煎熬。在一個龐大的體系里,自己的聲音無法發出,關于對產品的方向與想法,總部鮮有傾聽。自己如同一部龐大機器上的零件,在中規中矩、沒有任何發揮空間的環境下運行著。這是一個隨時隨地都可以替換的光鮮零件。價值觀的缺失與惆悵,使自己不知道自己在忙碌什么。
無意中發現谷歌當時在招聘在谷歌中國總裁的相關消息,覺得是時候離開微軟,去自己喜歡的中國工作。選擇在谷歌工作,使自己陷入谷歌與微軟的法律訴訟泥潭中。而自己全心全意服務7年的公司會以訴訟的方式來要挾自己,讓自己與新公司處于尷尬之地。
一個法律的門外漢,一個與計算機打交道的科學家,一個曾經是微軟的副總裁,該如何面對如此重大,可能會名譽掃地的法律訴訟案件呢?
微軟訴訟的目的只是殺一儆百,讓微軟人斷了去谷歌工作的念頭。(當時微軟人有很多辭職去谷歌工作)當一個人成為風口浪尖時,所有的流言蜚語都成為一把利劍插入人的心口。媒體中的引人注目的頭條,網絡里的段子,敵人的暗地里地抹黑,都使讓自己的感到挫敗與難過。
“那段日子,只有看不到盡頭的黑暗。那段時光,所有的快樂被刪除了,睜開眼睛,感覺到的只有悲傷和痛楚?!?/p>
被夸大,被陷害,被冤曲,被質疑,被誤解,即使身陷囹圄,自己也要振作起來。“人生在世,我們要用勇氣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用胸懷接受不能接受的事情,并用智慧分辨二者的不同?!?/p>
重新積極面對訴訟案件,緊鑼密鼓地搜集資料;在法庭上與昔日的戰友對決,昔日并肩作戰的情誼,在法庭上來對決,便是你無情的砍斷、枉顧昔日同僚之情。那么此刻,李開復也應該把拳擊的手套摘下來,勇猛還擊。
在英文里,“脫下手套”(takegloves off)就是指,要用硬的拳頭打,即使自己受傷也要把對方打傷。是時候給予反擊了,之前只防衛不出擊的做法雖然擋住致命的一擊,但是讓我們筋疲力盡、遍體鱗傷。
訴訟贏了。
即使知道微軟抹黑自己,李開復還是不會放棄離開微軟的。人生在世時間非常短,如果你總是不敢做想做的事情,那么一生過去了,你留下來的只有悔恨,只有懊悔。追隨我心,當然追隨我心必須是要在負責、守信、守法的前提之下。在這個前提之下,冒一些風險也是值得的。雖然會比較困難,但不那么做,蹉跎十年、二十年后,我們會后悔終生。
蘇格拉底:世界上最快樂的事,莫過于為理想奮斗。
在經歷一次人生危機的時候,一切都仿佛凸透鏡一樣,折射出人生百態。有的人堅定不移地支持你,有的人冒著自己受傷害的風險幫助你,而有的人在經歷心理掙扎后退卻,有的人在這個時候做出傷害你的決定。而這一切,我們都得慢慢去承受。因為每一次的磨難,都代表一種成熟。
梁啟超說過,“患難困苦,是磨煉人格之最高學府。
在危難之際時,面對那些千方百計抹黑你,誣陷你,冤枉你的人,是很痛心的,尤其那些曾與你稱兄道弟、亦師亦友的人。李開復選擇是與世界和解,與歷史和解,與過去和解。
人們在經歷痛苦的時候,往往覺得時間很漫長,而經過了這種痛苦之后,就如同大病初愈一樣,感到天色明朗。
谷歌是一個允許犯錯的公司,一家公司的成長就如同一個孩子的成長,犯錯不可避免,而每一次犯錯都可以收獲一些經驗。
谷歌中國希望員工每天早上醒來之后,都能用一份快樂的心情工作,使工作不在成為“房貸”、“車貸”、“糊口”等一個個名詞背后的沉重負擔,而是一份甜蜜的挑戰。
開會遲到跳肚皮舞。規則不兒戲。
李開復在這樣寬松的環境背景下,在中國建起谷歌中國,并使用中文名“谷歌”。在谷歌工作了四年后,李開復決定離開谷歌,做影響中國年輕人的事情。
于是,也就有了這一本書《世界因你不同:李開復自傳》。
這本書,由是一名財經記者的范海濤與谷歌全球副總裁李開復博士合作撰寫了《世界因你不同·李開復自傳》。經過一年多的準備,范海濤毅然放棄國內安穩的工作和生活,赴美留學,成為哥倫比亞大學口述歷史專業的第一個中國學生。 學成回國后,她找到了自己愿意為之奮斗一生的事業,非虛構寫作與人物傳記撰寫,創立了“海濤口述歷史·人物傳記工作室”。
《世界因你不同:李開復自傳》這本書,大家有興趣可以讀一讀,可能會有點人生哲學,有點雞湯,但這絕對是經得住時光驗證的人生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