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能活下來的人,才能登上新大陸。各大行業的眾多玩家瞄準汽車金融市場,他們發力這個全新的市場,希望能借助行業風口,成為最終的大贏家。
互金行業的發展逐漸走上合規正軌,網貸行業在重點尋找小而分散的優質資產。在背景下,汽車金融行業的表現非常亮眼。而更為重要的是,這個炙手可熱的領域仍沒有出現絕對的寡頭。媒體們認為這個領域如同“哥倫布當年發現的美洲大陸”,高度具有待開發的吸引力。各路玩家都希望能最快登上這個新大陸,成為這塊土地的主人。
資本有著如同獵豹般敏銳嗅覺,早已嗅到了海風的腥咸。公開媒體資料顯示,進入2017年,國內汽車金融領域產生了18筆融資事件,融資總金額超過180億人民幣,在18筆融資事件中,有3件屬于涉及汽車金融業務的項目。有行內人士評論道:“整個市場的錢太多,所有的人都削尖了腦袋要往里面擠。”
為搶占汽車金融這塊資源寶地的先機,各路玩家高調進場,做出了有針對性的部署。從公開媒體可見,易到網拆分拆分汽車金融事業部,組建易鑫金融平臺;汽車之家組建有車有家融資租賃公司;滴滴出行成立眾富融資租賃公司;阿里巴巴上線車秒貸平臺并與眾多融資租賃公司合作,優信二手車、58同城也紛紛加入二手車融資租賃業務。
猶記得,過去幾年,瓜子、優信、人人車等車輪戰似的發起著猛烈的廣告轟炸,電視、公交、地鐵、電梯樓宇等,線上線下鋪天蓋地的全是這些汽車相關的廣告。但如今,它們都不約而同表示,要進軍“金融業務”,瞄準的正是汽車后市場。
就中國的整個汽車市場情況來看,過去十多年,中國的汽車市場始終處于以新車銷售為主、增量迅猛的階段。據公安部交管局統計,截至今年3月底,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首次突破3億輛,達300280590輛,其中,汽車保有量首次超2億輛,49個城市超過百萬輛。這些數據預示著中國汽車后市場可達10萬億的規模,將會進入高速發展的快車道。
汽車金融作為汽車后市場的重要部分,具有無限想象的空間。中國的汽車金融市場一直處在蟄伏的狀態,到2017年才迎來行業的風口。這要追溯到網貸行業監管的催化劑。去年8.24網貸監管細則提出,網貸的資產必須是小而分散,而汽車金融也就應勢成為最具開發潛力的資產,引來各路玩家開始瘋狂強攻,只求可以成為那只最接近“風口”的“豬”。
確切而言,汽車金融并算不上是新鮮事物。在美國,汽車金融的出現甚至比信用卡還要早20年。在成熟的汽車市場,汽車金融在全產業鏈的利潤布局上,占據的是第一的位置,遠高于新車銷售所獲得利潤。很讓人欣慰的是,這個效應在中國仍沒有展現出來,市場容量仍遠遠沒有飽和。在國內,80%的利潤來自整車制造、新車銷售和汽車零配件環節,汽車金融貢獻的利潤微乎其微,這從公安部交管局的統計數據也得到印證,中國仍處在新車銷售為主、增量迅猛的初級階段,汽車金融潛力強大。
除此以外,用戶消費習慣的改變也是風口崛起的另外一個原因。90后開始成為汽車市場的新一代消費新力軍,這些人群思想開放大膽,敢于嘗試各種新鮮事物,有接受金融的積極意愿。比方說,一個剛畢業的小伙子,看中了一輛10萬元的新車,會樂意選擇只需要支付1萬元,然后月供1500元租金的方式,來擁有一輛自己的新車。租了半年或一年后,小伙子的有一定的經濟實力后,可以選擇續租、退租或支付尾款買車。這是業內很常見的“以租代購”模式。
二手車金融則是汽車金融最常見的模式,說這是汽車金融“競爭最為激烈的戰場”也并不為過。事實上,這個領域的門檻并不低,汽車估值難,線下模式重、二貸公司騙車騙貸、資金成本等問題,都令到每家汽車金融公司相當頭疼。目前汽車金融的業務模式還包括銀行按揭、汽車電商、車險分期等等。激烈廝殺的背后,正是各大平臺對汽車金融市場空間的無限想象。
總體而言,整個汽車金融行業正處在快速上升的黃金時代,但每個玩家都難言輕松,需要在思維上增強靈活性和創造力,以在行業向上走的關鍵時期抓住發展的機遇。所幸的是,行業目前還沒有跑出絕對的贏家,那么每個玩家都有成為巨頭的可能,這是非常值得期待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