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際關系真的那么重要嗎?
不論是在課本里看到的和權貴之人搞好關系后的飛黃騰達,還是從小到大父母的要和身邊的人搞好關系叮囑,似乎都暗示著人際關系非同凡響的影響力。
你以為我要提出相反的觀點嗎?其實不是的,我個人認為,人際關系真的很重要,在中國猶是如此。
以馬云爸爸的經歷作為例子,馬云在創業初期曾經去硅谷想拉人投資淘寶,結果他們都否認了馬云的想法,歪果仁認為我們中國靠的是“關系”做生意,而馬云那時候還沒有創想出用芝麻分系統來評價一個人的信用的方法,他被拒絕也是情理之中。
這里其實也是側面反應了我們國家中“關系”的重要性,中國是一個擁有千年歷史的國家,靠“關系”做事情可以說是從來沒有在歷史的長河中消失過。它可以說是內化成為了我們傳統文化的一部分。
逢年過節的親戚互訪,看別人“面子”辦事情……很多家長不惜花巨額送孩子進名校,除了學校學習層次的不同外,另一個目的是讓孩子結交更多有用的人脈,為以后的人生鋪一條路。
最近看了一本關于杜月笙的書籍,他成為“上海教父”的過程,很典型的體現了近代中國社會人際關系的情形。
2.
然而,盲目看重和琢磨人際關系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能力應該是擺在交際的前面的,我們應該考慮的東西。
我曾經很羨慕那些每天身邊都圍著一群人的人,他們身上好像自帶光環一樣,到哪里都有人想結交,到哪里都是笑聲一片,我那時候覺得這樣子很酷,這么多人圍著自己也可以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于是我但是絞盡腦汁想和同學搞好關系,結果卻出現了反效果,我漸漸感覺越來越少人想搭理我,這讓我一度很是郁悶。
后來我才反省過來,盲目追求這樣子的的人際關系模式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他讓你忘記你應該要做好的東西,而且會漸漸養成討好的性格,而這種性格俗稱“爛好人”,百害無一利。
那時候的我是班上的體育委員,每次我去宣布任務和活動說明,想的不是如何詳細并且通俗易懂的給同學們講解好這件事情和如何和班長銜接好任務,我想的是如何使大家覺得我很讓人印象深刻以及如何蓋過班長的風頭。
當一個人想通過標新立異、嘩眾取寵和無條件服從別人,而不是過硬的能力來獲得別人的交際的時候,你的一切努力都是枉然的。
你看到一些人能和一群人玩得過來,是因為他有一項或者多項過硬的能力能夠給他們帶來安全感,給他們帶來榮譽。這可以說明為什么打籃球好的同學,總是為同學利益著想的干部,他們那么受歡迎。
或許你問他們為什么他們那么受歡迎的時候,他們會答不上來,因為他們想的全部是如何使這項能力提升上去,如何更好的為別人著想和服務。
表面的東西是最會蒙蔽人的,在不是提高能力的前提下,盲目追求建立好人際關系的后果是非常嚴重的。
我們身邊不乏一些好像所有人他都認識的人,他們會無止境和你吹噓:“哎呦,今天和學生會主席張三去吃了頓大餐,可厲害了。我有李四部長電話,那小明教授和我的關系可不淺”諸如此類。
可是當他真正需要那些人幫忙的時候,其實這些人很多不會給他實際性的幫助的。
為什么會這樣子?
我們換位思考一下,假如你是學生會主席,一個僅僅和你吃過飯的人來找你干一件你覺得很棘手的事情,而你處于這個位置工作又很忙,你會答應嗎?
換句話說,你有什么本領和能力可以和你相處的人對等,以便當他需要你的時候你有足夠的能力幫助他?
人際交往從來都是對等的,很少有單付出的一方。當你足夠牛逼時,別人會主動找你,并且你的人際圈子會上升一個等級。
所以,我想我們也許可以不用那么浮躁,人際關系固然重要,固然是一種很好資源,但是在讓自己可以牛逼的年齡,我們應該去學習可以讓自己可以牛逼的技能,而不是想靠著人際關系一步登天。
3.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我一直分不清楚人際關系和交朋友之間的差別,直到我有一天醒悟——
人際關系是相互利用的關系,而朋友是兩個人之間興趣、愛好和三觀等等碰撞出的火花之后的結合。朋友是非功利性的。如果將兩者混淆的話,你可能會生活得很痛苦。
說白了,你想出去玩,第一個想到的那個人;你有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他沒說什么就陪你共渡難關;你失戀了,像一條狗一樣,他不離不棄,安安靜靜陪你度過最艱難的時光的人等等,這些人就是你的好朋友啊。
朋友是這個世界上不可多得的,除了父母伴侶之外無條件愛你的人啊,永遠不要做讓他們傷心的事情,真正的朋友真的是少之又少。
不知道其他人怎么想,反正在我的世界里,有幾位知心朋友我已經非常非常滿足,因為我的時間和精力都很有限,太多人反而不知道如何維系,因此現在也不是很羨慕那些有一堆好朋友的人。
如果你將和你有人際交往的那些人當成朋友的話,你可能表面上會很威風,但是我想你應該會被傷得很重,因為人際關系是利益關系的,他們不太會犧牲自己時間和人力去做沒有回報的事情。你也會因此感覺很受傷。
以上就是我對于人際關系的見解和看法,歡迎在下面發表關于你們的見解。
看見下面心形的東西了嗎,不要點它,后果非常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