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是個不愛看雞湯的人,原因有二:一、我是個比較自大的人,說句找罵的話,我認為很多雞湯作者的思想境界可能還不如我,向下看只能拉低眼界;二、我覺得看書千千萬,不如下功夫做一件事,腳踏實地去實踐所得到的經驗比書本知識來得暢快而又真實得多!所以,我寧愿花時間去摸索適合自己的方法,也不愿意學習什么所謂的前人經驗,即使為此多走一些彎路我也覺得值得,因為彎路本來就是人生的一部分。
如果不是為了寫作,我可能永遠不會讀雞湯文,但這一讀,真的讓我震精了。
宣揚拜金主義的、宣揚仇恨的、宣揚利己主義的……比比皆是。
這還是雞湯嗎?簡直負能量滿滿!幸而一些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早已認清這類文章的真面目,并給它們起了一個恰如其分的名字——“毒雞湯”。
但即便如此,毒雞湯仍然層出不窮,不定時占據各大自媒體的重要位置,引發一輪又一輪的輿論話題。
這是個百家爭鳴的時代,每一種聲音都能被無限放大,每一種思想都能被最大限度的包容。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毒雞湯便有了一席之地。
-2-
毒雞湯的出現并非偶爾,它高明就高明在非常契合人的心理——
每個人都會有自私自利的想法、負面情緒和不良企圖,而人們又總是愿意為自己的行為找到合適的理由和借口,不愿意承認自己的錯誤,宣揚仇恨的毒雞湯正好為他們提供了合適的理由。
毒雞湯代表著我們對善良的懷疑和厭惡,象征著我們打破傳統的約束,正式步入自由意志的新階段。
這些毒雞湯不斷地迎合我們的心態,告訴我們:我們可以仇恨,有理由仇恨,應該仇恨,必須仇恨!毒雞湯通過洗腦的方式,毫不掩飾地強化我們內心的負面信息,讓我們不再對內心里丑惡的一面感到反感,讓我們更加堅定相信這些負面想法是對的。
正因如此,如咪蒙《致賤人》那樣的文章才有了巨大的市場。
寫作者寫文最怕是沒有共鳴,傾訴者訴說最怕是得不到理解,毒雞湯恰恰完美而又陰險地達成雙贏結局。
毒雞湯的寫作者為了迎合大眾,不斷挖掘我們情緒里最負面、最見不得人的部分,并將之加工、翻洗,改編成大家喜聞樂見的雞湯文。當閱讀者看到這些文章的時候,發現那些原本被自己壓抑的負面思想居然可以在這里找到共鳴,于是欣喜地轉發點贊,希望以這種方式宣泄自己的情感。
雖然從本質上看,這種吐槽與狂歡和八卦婦女湊在一起吐槽隔壁小妹綠茶婊沒有區別。
是的,人們的負面情緒需要得到發泄。但發泄之后呢?毒雞湯沒有告訴我們,這也是毒雞湯最毒的地方。它的寫作者們利用人們負面情緒賺得盆滿缽滿,卻不管身后的殘局如何收場。
微博紅人留幾手的一段話挺有意思,他說:洋洋灑灑幾千字寫個什么《致xx的賤人》、《致xx的low逼》是挺喜聞樂見的,這類文章傳播度也很高,大家都喜歡轉發并且噴下這些人,但是卻從來沒有人承認“嗯,是我,我錯了”,那說明什么呢?說明你口中那些low逼根本也不上網啊?
是啊,是不是那些人從來不上網呢?
不是所有人都有資格當“靈魂導師”,公知也好,雞湯寫手也好,首先得在思想上有點格調和內涵,不要動不動就寫篇吐槽文,搞一場網絡狂歡,掙一筆就跑。你把群眾的激憤撩撥起來了,群眾相互撕逼起來了,然后呢?日子還過不過?那些負面情緒還在不在?然后呢?太監的下面——沒了?
-3-
還有一類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利己主義的文章更是讓人看了惡心。
比如我今天微博轉的一篇文章,把物質至上的思想捧到天上,好似沒有物質人就活不了。這里就不寫文章題目和作者名字了,僅僅摘抄其中幾段:
“是讓我們在短暫的一生里為了匹配它的瞬間榮光而一步一步地向前走去。”
——首先,這句話基本沒有什么意義,其次,這句話一點也不優美,湊字數都不夠格。
“包包也不只是包包,還是我們一切牽掛甚至靈魂的收納。”
——抱歉,我的靈魂不像你說的那樣,只有包包那么廉價。
“我們的衣物精良,我們的飲食精良,我們的人生才能夠精良。”
——衣物精良我還稍稍可以理解,飲食精良是說吃麥片的人注定都是loser嗎?哦,開個玩笑。但你憑什么說人生可以被物化,甚至還能分為精良的人生和不精良的人生?你讓那些駐守邊疆,水果和蔬菜極度短缺的邊防戰士情何以堪?難道他們的人生不如你的人生“精良”?
我見過年薪百萬的人穿著運動T恤在面館吃面條,也見過國際著名的專家學者在街邊小館吃烤馕。我真的不知道,與這些人相比作者的優越感從何而來。難道背著香奈兒包包,涂著阿瑪尼粉底的你,比這些人的人生更“精良”嗎?我只感覺到作者太沒有見識和品味。
可就連這樣的毒雞湯都能夠被大號轉載,而且還有不少人捧臭腳。里面有一條評論讓我深感擔心,她說:“(這些物質的)東西不是身外物,而是我自己。”
你瞧瞧,毒雞湯的毒性多強大。
這是一個缺乏思考的時代,大多數人只看到表面那層膚淺的東西,卻不愿深入思考。
這也成為毒雞湯流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僅如此,當代年輕人缺乏理想和抱負,他們的生活來得太容易了,以至于他們已經不知道該追求什么。
當年輕人處于迷茫中的時候,毒雞湯作者抓住時機,適時地跳了出來,披上精神領袖的外衣,把自己包裝成成功者的模樣指導年輕人:我們是為了物質而活著的,我們活著就是為了清空購物車,買衣服買包包,買汽車買房子,總之買買買就對了!
買買買,多簡單個事兒,誰還沒有點欲望,誰還不會買買買不是?就這樣,毒雞湯作者再一次成功忽悠了群眾。
“檢驗男朋友是否真心,要看他過節時不是發紅包;女人只有打扮自己才會有市場;找對象別的都不重要,父母雙亡,有車有房的最好……”
這些段子說著說著就成了真,于是乎,物質化的生活和人生成為常態,似乎生命的一切都可以用物質衡量,由此催生出一批批精致的利己主義者。他們驕傲地目空一切,以為世界的一切都圍繞他們旋轉,不懂感恩,沒有情感,與人交往都用利益衡量。
如果說我們現在的世界還有那么一點點人情味,那么未來,當這些人成為社會主流的時候,我們的世界又會變成什么樣子?
雞湯不難喝,更何況我們的生活有時需要一點點激勵和刺激。但這些利用人們從眾心理、趨惡心理,不斷制造低俗惡俗話題的“毒雞湯”不應該在其中!
毒雞湯對寫手來說只是吃飯的營生,但影響的卻是實實在在的人。寫作者如果一味追求利益和物質,卻沒有一點高尚的道德和思想,我覺得還是不要寫作了。以你們的能力做什么都可以掙到錢,但請不要以毒害心靈的方式。
這里也對毒雞湯的推崇者說幾句話:毒雞湯這種東西看看就好,不要當真。這個世界有陽光也有陰暗,有些陰暗的東西就讓它留在陰暗的角落里吧,你要知道,并不是所有東西都適合拿到臺面上來,因為——見過光的死得快。
原創聲明:本文系作者原創,已委托快版權維權,如需轉載、引用請登錄快版權索取授權,謝謝合作!歡迎轉發和點贊!插圖系Katrin Coetzer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