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在內心深處安安靜靜的發生,孤獨至極,絢爛至極,幸福至極。”
寫作,在我看來,誰都會。唯一區別在于,你是寫給自己,還是寫給別人。
這是一個回歸初心的問題,是我們初學者,每次提筆時,無時無刻都必須要捫心自問的問題。
1
對于我來說,表達同樣一個意思,你心里想著這是寫給別人看的,跟想著這是寫給自己,會讓文章有兩種完全不同的走向。
我希望自己愛思考、善于思考,但是雜念常常填塞滿我的腦袋,使我無法集中精神,集中精神在幾件事上更是不可能的。寫作,是讓我思考一件事或一個命題的很好的不受干擾的方式。
因此,我的文章是寫給自己的。這有點像日記的意義,記錄、感受并思考,純屬個人。
我覺得,這是一篇文章的真正真誠的地方。
你不是為著別人而寫,你不是為了某個功利的目的而寫,你只是想找到自己的聲音,挖掘你自己的內心。
沒有什么,比這更感人的了。寫作時,你必須比任何時候,更愛你自己。
你深愛自己,你對自己最有興趣,你對自己最有信心,你知道你自己值得被了解被愛護,于是,你愿花最多的耐心去慢慢傾聽自己,去描述自己,去幫自己排憂解難。
你寫的一切都是心甘情愿,而且意義非凡,是你對自己的一點點溝通和交流,你要最大程度地理解你自己、幫助自己。
這種獨立,讓我對自己肅然起敬。
2
問題是,你往往又,力不從心。你無法流暢地表達自己,你無法盡情盡興。如果你是個10分的人,你的文字只是6分,你會不甘心,或者直接放棄。
每次你看到別人文章里,說出了自己內心的話,你覺得過癮,覺得遇到知音,共鳴比吶喊還要大聲,被理解的溫暖涌遍全身,卻又只能眼睜睜看別人寫的,你能做的只能是不斷關注別人的文字,不斷看別人的文章,不斷期待“緣分的偶遇”,好讓你再次看見自己或者聽到自己的內心,尋求片刻的安寧和幸福。
你把被理解的渴望,寄托在別人的文字上。
正如,你把釋放情感的需求,寄托在一次唱K、一場電影、一次旅游上。你把活出自我,寄托在生活的隨波逐流中。
最終,對于每個人來說,壓抑,都是不可避免的。
3
但是,我還是選擇用文字整理自己,我要疏導每一條神經的刺激和平伏,探求每個情緒的源頭和發展,我要把詩和遠方搬到眼前,讓頭腦得以專注,內心得以清明。
當你覺得自己深情、風趣、正義和勇敢,可是你表達不出來,不是別人不理解,而是你沒有讓別人理解你的能力。
于是你問自己,為了擁有和提高這種能力,你愿意付出多少?
我答,為了把自我表達得淋漓盡致,隨時隨地死而無憾,我愿意耗盡一生,竭盡全力。
4
筆在你手里,可是思想無邊無際。正如牙牙學語的幼兒,你的認知局限著你的表達,你只有從零開始,不斷去模仿、不斷吸收別人的思想、不斷練習別人的寫法,不斷把自我的局限一點一點一點地打開,你才可能一級級一級級地升上“小學”、“初中”、“高中”,直至大學畢業,有能力,決定自己的人生。這跟所有大自然規律一樣,沒有任何捷徑。
我現在跟我女兒一樣,尚且還在“幼兒園”,我是多么多么渴望長大成人。
5
一直深信,你的每個經歷都有它的宿命,你的每一個時刻都有它的意義,你的每次獨一無二的呼吸都有它的使命,這些都在累積一個你。
你要做的是,給你的每個時刻貼一個特定的神圣標簽,讓它們也同樣明確目標,端正態度,忠實地跟著你,在等待時間的空間里,發光發熱。
早晨醒來讀時政或英文,午休聽美文賞析,睡前寫日記、總結和計劃,你安排得越妥當細密,它們越井然有序,你就越能理解它們的價值和情誼。你從來就不是孤單的。
6
慢慢地,你便會體會到一種力量,叫做“一往無前”。
一往無前,是悠著的,因為它不焦急,它知道規律,它相信水到渠成。
一往無前,是不知道休息的,因為前進是它認識里唯一的狀態,它太熱愛乘風破浪。
一往無前,是激情四射的,因為探索未知成了它的使命,它注定要在好奇和鮮活中耗盡一生,至死不渝。
分享轉載,請點擊右上角“發送給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即可
下定決心,用文字,“從遙遠之處喚回自己,把自己引誘到自己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