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和家長們的交流中,大部分家長都在為同一個問題發愁:孩子實在不喜歡閱讀,就是閱讀,也要在父母的督促下才進行。怎樣才能讓孩子愛上閱讀呢?
這里結合我自己以及身邊一些家長的經驗,將怎樣讓孩子愛上閱讀的方法稍做整理,分享給大家。
第一是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
很多孩子都是在家長的逼迫下進行閱讀,而不是心甘情愿。這種心理狀態下的閱讀,孩子們往往是用眼讀,而不是用心讀。也就是說,眼睛盯著書本,心里卻在抱怨父母的這種強迫行為,或是在想其它更有趣味的事情。
要想讓孩子由被動閱讀變為主動閱讀,對閱讀書籍的選擇很關鍵。比如一個三四年級的孩子,你讓他去讀世界名著,尤其是那些外國作品,且不說作品牽涉的社會背景以及政治因素讓他晦澀難懂,單單是書里那些長達十幾個字的名字,就難以記住。他翻開書還沒開始讀,已經對那一堆密密麻麻的文字望而生畏,又怎么有興趣深讀下去。
這個時候,父母盡量找準孩子的興趣點,從他感興趣的領域開始引導他閱讀。比如喜歡動漫的孩子,可以讓他從動漫里的人物介紹,或者動漫里故事情節的敘述開始讀,等他養成了和書本親密接觸的習慣,再帶他到書店挑選自己喜歡的書籍。
我有一個朋友的女兒,從小喜歡玩水,朋友便從她很小的時候,買一些和水有關的漫畫書給她看。再大一點,朋友自己看書時,若是看到書里有一句或者一段關于水的介紹,就畫出標記留給孩子看。再后來,小公主的好奇心一點點增強,關于水的文字已經不能滿足她的閱讀渴求,泡書店便成了假期的主要活動,現在已經上高中,作文一直是學校里拔尖的。
第二是營造家庭閱讀氛圍。
我曾經給班上的學生布置過一個作文題——《我的媽媽》。
其中有個孩子寫到:
我媽媽最大的興趣愛好就是玩手機,無論是在沙發上,還是在床上,都是手機不離手,甚至在走路時,媽媽也會忍不住走幾步掏出手機來看看。一開始我挺討厭媽媽玩手機的,她一玩手機就不耐煩理我,可是現在我也不反對了,因為媽媽玩手機的時候,我就可以偷懶不學習。
而另外一個孩子,是這樣寫的:
我媽媽最大的特點,是喜歡看書和喜歡買書。每次上街,媽媽都帶我一起逛書店,我們一起挑選想買的書,然后由媽媽買單。有一次,我和媽媽在書店,各自捧著一本喜歡的書躲在角落里讀,不知不覺天黑了,直到書店的阿姨提醒我們要關門了,我們才想起該回家了。
接下來,我在上課時仔細觀察了這兩個孩子。媽媽喜歡玩手機的那位孩子,上課精力不集中,喜歡東摸摸西碰碰,就是安靜下來,也是眼睛望著窗外,不知道在想什么,學習成績自然也不是很好。
媽媽喜歡看書的那位孩子,上課聽講專注,好奇心特別強。只要老師講到一個新的話題,總是把自己的小手高高舉起,然后問老師為什么是這樣?為什么是那樣?同學們都叫她十萬個為什么。
一不小心,孩子的作文成了媽媽的銅鏡;而孩子,成了媽媽的復印版。若是要復印出愛閱讀的孩子,最好的辦法,就是父母也養成讀書的習慣,最好能和孩子一起進行親子共度,讀完了還可以進行交流討論。這樣的家庭氛圍下長大的孩子,一定會有愛閱讀的好習慣。
第三是誘導孩子進行讀書。
我自己算是個挺懶惰的媽媽。孩子小的時候,遇到不懂的問題問我,我總是丟給她一句:自己去書上找答案,不認識的字就查字典。起初的時候,孩子不高興地翹著嘴巴,但是為了滿足好奇心,還是極不情愿地自己從書里去找答案。
我記得孩子上一年級的時候,她在電視上看到關于風車的介紹,便跑過來問我:荷蘭在什么地方?為什么那里會有那么多風車?我很遺憾地告訴她,媽媽也不知道這是為什么,但是如果你想知道答案,媽媽可以給你提供一個地球儀和一本地理書。
那一個周末,孩子哪兒也不去,就是趴在書桌上,把地球儀轉來轉去,還一邊轉一邊看地理書,一會兒又停下來查字典。到周一早上,送她上學去的路上,我問她荷蘭為什么那么多風車時,她竟然得意洋洋地對我說:因為荷蘭坐落在地球盛行西風的地帶,同時又瀕臨大西洋,海陸風常年吹來吹去,造成缺乏水力,而風車就是用來給農民伯伯補償水資源的。
雖然孩子的答案不是很完美,但是,至少她通過閱讀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這種懶媽媽方法慢慢實行下來,竟然在不知不覺中讓她養成了主動閱讀的習慣。
其實很多時候,在孩子向父母發問時,父母完全可以不那么快地回答。比如去動物園,孩子問爸爸:大象平時吃什么?。克谋亲訛槭裁茨敲撮L?這時候爸爸就可以回答:爸爸也不知道,但是爸爸可以給你買一本關于大象的書。等孩子看完書后,爸爸還可以向孩子討教關于大象的知識,這樣既訓練了孩子的表達能力,又能讓孩子增加自豪感,他會覺得閱讀就是好,讀完了還可以做爸爸的小老師。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生下來就是一張白紙,所有行為習慣的養成,完全取決于父母的教育。父母們若是有心讓孩子愛上閱讀,不妨試試以上三點建議,相信只要有心,閱讀,一定能成為孩子們的生活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