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十一月份是校招季,不知不覺我也踏上了求職這條路。11月8號的時候,我第一次參加學校的宣講會。也許,我比較幸運遇到了一個挺有趣的HR,整個宣講會的氣氛感覺十分融洽。
一般的宣講會流程是,看企業宣講視頻---介紹公司基本情況---工作環境---培訓體系---求職崗位---薪資福利---自由提問。
HR沒有按照以往的宣講流程跟我們介紹公司,而是跟我們談談一些題外話。
HR說,她發現現在學生,比較喜歡互聯網、金融類的公司,不怎么喜歡去制造業公司(這家公司是一家制造業公司)。在上一個校招點,同一天招聘,隔壁場是互聯網公司,高朋滿座,而自家的場,零星幾人。而來參加宣講的學生,很多不像是來面試的,反而像是來就業咨詢。
于是乎,這次的宣講會,HR給我們額外上一場短短的就業指導課。
HR問我們,你們就業的時候,會考慮哪些問題?你們是怎么進行排序的?有人回答工資福利,工作環境,晉升空間,培訓體系等。
HR聽我們的回答,然后對我們回答,一個個進行解釋,告訴我們怎么考慮。最后,HR問了我們她一直疑惑的問題,為什么你們學生面試的時候,跟你們實際簽三方協議的時候,態度是不一樣的。
當時我沒有聽懂這句話的意思,而是當我拿到這家公司offer的時候,瞬間明白了。我發現,我們收到offer的人都猶豫了,都沒有立刻簽約了那家公司。而是根據HR提供的聯系方式,加了HR的微信,然后問一些問題。
一般人在面試的時候,HR面試完畢,都會留有時間給面試的人進行提問。但是,在提問的時候,也許對自己的自我肯定不足,不覺得自己能被錄取。所以,就沒有問清楚自己疑惑的問題,等到收到offer的時候,就發現原來自己對于這家公司是很陌生。
特別是HR提出,如果你想好了,你就拿你的三方協議在XXX之前來簽約。我在學校待的時間不是很久,要在我離開之前簽好三方協議。
這個時候,我想很多人都會像我一樣,腦子里面蒙了。心里面想著,“我被錄取了,要簽三方協議了,我還沒有想好呢”“我只是沒有面試過,想試試而已,怎么那么快就簽了,我還沒有想好呢,我還想多看看一些公司”。
最后發現了一個根本的問題,我真的準備好去工作了嗎?還是只是想試試一下,真正的面試是怎么樣的,去體驗一下積攢經驗。
我現在也在思考,我的求職意向,到底想找什么樣的工作,自己最低能接受的條件是什么樣。而不是像之前盲目,看見有公司招本專業的工作,就跑去聽宣講會,參加面試,沒有在聽宣講會之前了解這家企業的信息。
若你沒有想清楚,做好去工作的準備。那建議你先思考清楚,再去進行面試。因為只有想清楚,你的面試才有意義。否則,若你去面試成功了,得到了Offer,當對方公司讓你簽三方協議的時候,你又要回到了“去不去”的問題。
若你思考清楚了,發現那個企業達到不到你最低能接受的標準。你可以毫不猶豫的拒絕,就當這場面試用來積攢一些面試經驗。
以上是這幾天參加校招的一些感受,歡迎大家指正,寫作小白月夏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