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開演講的時候你是不是容易大腦一片空白?
這么巧,我也是。
“演講”是“溝通”里面的一項。
演講能力的短板,無非是溝通能力的欠缺。
沒有溝通能力,怎么愉快地行走江湖?
好在,我們現在有機會通過認知升級和刻意練習來有效提升。
今天所分享的內容,跟你以前看到的關于“溝通技巧”方面的東西肯定會有區別。
畢竟,誰叫咱們是原創呢。
01 ??如何練就“高效演講”?
讓我們從最直接的“演講能力”開始。
你可能每周都會和同事、朋友、家人有上百次談話。
你可能會在餐桌上、車廂里和某個新認識的人談話。
你可能會在酒店里面對500人公開發表演講。
這每一次的對話,都有可能改變你的生活、職業生涯、家庭關系、事態進程。
所以為了達成目標,你每一次的“溝通”都必須是有效的。
誰都羨慕那些一覺醒來就能直接面對公眾發表慷慨激昂演講的天才。
但作為普羅大眾的我們,還是要踏踏實實地尋找提升自己演講能力的方法并勤加練習才行。
下面簡單介紹書中教給我們的一些實用方法。
演講常犯三種錯誤:
信息量過大、與聽眾不相關、觀點不明確。
為了避免這些錯誤,你需要在你的演講內容設計上下足功夫。
第一步,精心準備。
①首先確保你的演講重點不超過三個。信息量過大會導致聽眾毫無重點可尋。
②然后要設法創造一種情感體驗共鳴。盡量避免在開頭使用“我想要···”這樣的句式,因為這樣的表述是關于你的,不是關于你的受眾的。
③列出三個充分合理的理由,說明聽眾為什么要在乎你說的內容,好讓他們興趣盎然、全神貫注地聽你說。
④試著用一句話闡明你的觀點,這樣可以避免在演講時喋喋不休。
⑤由此統籌規劃出完整的敘述結構——
(開頭)設計坡道:從目的開始(即他們為什么要在乎我的這次演講);
(中間)發現要點:從聽眾需要知道的內容中獲得;
(結尾)上甜點:敘述一個生動的故事。
第二步,巧設結構。
①巧妙開場,用一句話引起聽眾最大興趣。七秒法則:在聽眾決定是否關注你的講話之前,你只有七秒的時間。
②耐心引導,讓聽眾了解你的演講流程。讓你的聽眾首先對他將花費的時間做到心里有數,這樣就不會沉不下心東張西望。
③主體部分循序漸進,刺激聽眾主動發現演講要點。所以要求你的演講要點不超過三條。然后用故事、比喻、生動的語言和統計材料等充實到每一個要點中去。
④講完要點部分后,簡單做一個總結,將相關內容融合起來。這樣可以有效幫助你的聽眾強化記憶,加深印象。
⑤別用問答環節做結尾。否則既有可能把你之前演講的良好效果破壞,草草收場,還有可能讓你根本無法收場。所以結尾一定要收得漂亮,一定要上“甜點”。好的甜點可以是一則好的故事、一個好的比喻或者一次想象。這樣的甜點會讓聽眾在腦海里產生圓滿的感覺。
第三步,善用技巧。
①會講故事,用起伏的情節吸引聽眾。一般會用到警示性寓言故事和勵志類故事。但最好的故事,永遠是真實發生的事情。
②用好比喻,用鮮活的形象打動聽眾。一個出色的比喻通過提供更多可能性讓你的演講更充實和豐滿。當簡潔成為一種美德的時候,比喻可以加快人們之間的理解。
③語言生動,恰當的措辭會讓每句話更有力量。無論你的目標多么遠大,傳達自己的愿景所使用的語言都要具體而詳細。
④適當重復,強化你最想讓聽眾感知的內容。重復還有利于你重新組織你的演講,以確保你說的所有話都與中心主題牢牢相關。
⑤問答環節里面,要在互動中將聽眾拉在自己的立場不動搖。問答環節成功的關鍵在于準備。
比如,如果沒人提問,那么就問自己一個事先有所準備的問題,并作答。
以上僅僅是本書第一篇“演講內容”里面的知識,滿滿的干貨。所以這是一本極好的實戰型演講訓練書。更多內容,大家可以自行挖掘。
02 ?欲“共贏”,必先“共情”
現在將討論范疇從“演講”往上提升一步到“講話”,我們就可以提煉出更多有關“高效溝通”的內涵。
講話一般分兩種:
第一種,為了自身的利益,將心中所想大聲地表達出來。
通常情況下,我們只會說出自己想表達的內容。
第二種,為了對其他人施加某種影響。
這種情況下,你實際上是在分享一些東西:知識、信息、靈感、經驗、感覺等等。
無論是哪一種,你都是試圖在建立“共贏”局面。
但往往,這成了一廂情愿的事情。
比如,我們聽過一些人的演講。
他們語言恰當,PPT的演示也準確無誤,但給我們的感覺卻是冷冰冰的。
還有一種,他們在演講時言語中可能有紕漏,缺乏經驗或緊張急躁。
但他們卻以某種讓人永遠不能忘懷的方式打動了我們。
所以,完美并不是我們要追求的。
你不必為了對周圍的人施加更多影響而變成老練世故、迎合他人的人。
你只需要做一個更可信的人。
都在說“影響力”,其實不如先讓自己成為那個“靠譜”的人。
你肯定不太愿意經常跟“不靠譜”的人溝通吧?
人脈圈經營之道也是同理。
影響力水平取決于你的人脈質量。
而人脈質量又由溝通質量來決定。
良好的溝通如同良好的禮儀:會把他人的利益考慮在內。
良好的溝通是用明確、中肯、簡潔的話語來表達,以他人容易理解、吸收和記憶的方法來傳遞信息的藝術。
這就引出我今天要講的最重要的一個概念:共情。
不管是狹義的談話聊天,還是廣義的交流相處,“共情”都是錦囊妙計。
無論你面對的是1個人還是1000個人,你都要把他們拉到你創造出來的“情感共同體”里面來。
這個創造背后,是強大的溝通能力和技巧,更是深刻的“同理心”。
舉個例子。
近年來的腦研究揭示了人類大腦深藏的秘密:
決策并不是由處理邏輯的左腦做出的,而是由處理情感的右腦做出的。
換句話說,我們的決策不是基于事實,而是基于感覺做出的。
我們先憑直覺(右腦)做出決策,然后再竄到左腦,開始收集支持我們決策的事實和證據。
因此,如果你僅僅是通過向某人提供數據的方式來影響他,那么你就是在與錯誤的大腦一邊對話,也就是在浪費自己的時間。
不在“同一頻道”,你們不會擁有“同一首歌”。
服務行業有一個很著名的道理:
帶上正確的意圖,你可以將任何事情都變成給予別人禮物的機會。
這句話可以這么理解:
哪怕你做的事情只是坐在收費站里,在每次收費之后說聲“謝謝”,這也是你的正確意圖在指引你進行有效溝通。
這就是共情,就是同理心,就是情商。
總結:
共贏=共情=靠譜+同理心
這是本人原創的“數學公式”。
大家可以即拿即用,甚至廣而告之,不收任何版權費。
當然,打賞是歡迎的。
03 ?營銷思維透視“共情”
說到共情,讓我不得不想到最近比較火的“金立M2017”。
滿世界的廣告轟炸,滿世界的“成功的標配”。
我在想,在現如今智能手機基本已“四分天下”的態勢下,怎么還會有這么low這么不求上進的文案出來?
100萬部的銷售目標和6999、16999的定價策略更是讓人不知所云。
我不看好的理由有三:
1、定位——
“成功的標配”,這種上世紀的廣告語,先不說土不土,甚至都讓我覺得不安全。
如果我去買了那個手機,我肯定會很擔心自己的人身安全。
因為我分明是在告訴身邊的人“我很成功”,說不定不知不覺壞人已經盯上了我。
這讓我想起了“大哥大”時代,那個生怕別人不知道自己是土豪的時代。
所以,這種年代感和穿越感在金立這款手機上清晰可見。
但這顯然不是復古,而是亂入。
2、定價——
標準版6999,配置跟華為Mate 9相似,不過人家現在才賣4688。
定制版16999,加了塊鱷魚皮,你敢信!
引以為豪的7000毫安大電池,使機身厚度達到前無古人的近1.1厘米,相當于你現在用的手機的兩倍厚。
所以,你拿的不是手機,而是磚頭。
哪怕它只需要3天才充一次電,但是,你還是整天拿著一塊磚頭在單手操作。
試想一下這個畫面。
聽說金立以前還出過一個19999的“故宮版”。
我不免虎軀一震。
3、品牌——
這樣的品牌推廣,即便再砸10億的冠名費,仍然不會有什么動靜。
因為它激不起你內心任何波瀾。
金立賣得最好的其實是他1999價位段的機型。
所以是一會1999,一會19999,在受眾心目中他簡直就是個“竄天猴”。
努力了十幾年,想擺脫山寨的標簽。
動機是好的,不過動作是扭曲的。
這樣的行為只會給品牌越來越減分,最后黯然躲進小角落,與國產前十漸行漸遠。
綜上所述,必敗無疑。
還是想來說說OPPO和vivo的故事。
舉個他們很直觀的例子:
它不是告訴你“我有多少毫安,我不用天天充電”。
而是告訴你“充電5分鐘,通話2小時”。
它也不是告訴你“我能把你拍得多清楚”。
而是告訴你“我能把你拍得多好看”。
這才是絕妙的共情思維!
這樣的極簡主義,才極致入心。
所以這對雙子星能在2016年干到合計31.6%的市場份額,令華為膽寒。
這是營銷無孔不入的時代,也是共情無處不在的時代。
這是倡導高效溝通的時代,也是講究協作共情的時代。
你的生活、工作、情感,都會被這兩個字所影響,甚至左右。
所以,不管你是否從事市場營銷相關行業,都請你記住——
共贏=共情=靠譜+同理心
共情,是你打開幸福人生方式的正確姿勢。
文/狂野一天,一枚營銷小咖,一個獨立而純粹的知識分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