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莊子漁文》篇中記載了這樣一個寓言故事:有個膽子很小的人,走在路上,無意間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和足跡,就覺得自己遇到了妖怪,心中恐懼萬分。
他想要逃離這些“妖怪”,就奔跑了起來。誰知道,他跑得越快,腳下的足跡就越多,影子也追的越緊。這個人更害怕了,更加拼命地跑了起來,最終精疲力盡而死。這就是“畏影惡跡”的故事。
和朋友閑聊,總結了一堆目前讓人焦慮的事情:追不到女朋友,能力不足以突破到心儀的崗位,操著不在自己工作范圍內的閑心(簡稱多管閑事,又叫關你屁事),薪資沒有大的突破。
林林種種,就不一一而論。簡而言之,你的能力跟不上你的年紀,焦慮卻超過了你的年紀。
CCTV曾經還專門寫了一篇有關焦慮的文章,里面提到:我們早已不用憂懼于饑寒或者流離,又是什么讓焦慮反而成為我們這個時代最普遍的膚色呢?
未來都是遙不可及的,立足當下才是最重要的。
很喜歡卡耐基在《人性的優點》中的一句話:“別去展望那些遙不可及的前景,我們當務之急就是應付眼前的事物。”
過去有無數名人曾叱詫風云,但如今都淹沒在歷史的塵埃里,化作課本中的幾行字。他們焦慮過嗎?不知道。不過探究這個無異于水中撈月。讀史真的能使人明智,最起碼讓你知道,你是只滄海一粟,無論你怎么焦慮,若干年后,都是塵歸塵,土歸土。
與其如此,還不如好好珍惜當下,把每個人每件事,都當成上天賜予你的禮物,每天開開心心的。不過前提是,得打心底里接受自己和自己的命運。
人最好的狀態,就是把人生想明白了,然后再努力奮進。
就比如我上文說到的那樣,不要總是盯著一份工作當下的工資是不是很高,更應注重的是,這份工作能不能讓你成長。即便是你將來跳槽,這份工作學到的東西,對你的能力有沒有提升。
腳踏實地,仰望星空。別總想著結果,多享受過程。在過程中不斷歷練自己,收獲進步的快樂。
當你感到特別焦慮的時候,不要硬扛。
放下手中的事情,清空你的大腦,去做一些讓你開心和放松的事情。
一個人的情緒也是此消彼長的。
開心的情緒多了,焦慮的情緒自然就消減了。
你要記住這么一句話:如果事與愿違,請相信這一切都會過去。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學過游泳。教練在教導學員時,經常會強調一個常識。人一旦溺水了,不要胡亂掙扎,這樣反而會加速身體的下沉。
正確的做法是,盡可能保持頭腦的冷靜,放松身體,身體就會自然而然地浮上來。
人陷入焦慮的情緒中,跟溺水其實是差不多的。一味地對抗它,只會讓人越來越焦慮。
相信我,我跟你一樣死去活來過,不只是你,是我,也是所有的人,多多少少都經歷過這樣的人生。這句三毛的話,每次當我焦慮的時候,我拿出來讀幾遍,心就會慢慢靜下來!
人們難免會對未知的一切產生焦慮。
比如擔憂未來自己會不會遇到一起走下去的人,擔憂下個月的工作業績,甚至擔憂自己今天吃了一頓火鍋,明天會不會迎來一個難以接受的體重,又或者是自己未來的人生能否如自己希望的那樣發展……
但焦慮之所以成為時代的底色,歸根結底在于我們把自己對標在了別人的眼里,焦慮著本不屬于我們的焦慮。
經歷了足夠多的事情,你終會發現,人生無需焦慮――任何焦慮都是沒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