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想得到的收獲
結構化思維
這是我第1次進行主題閱讀,以前的閱讀都是很零散的,想看什么就隨手拿起書來看,沒有一個歸納的主題,所以也沒有針對主題的這種學習。
一本書,有些目錄分章節,在章節中中,體現了書的結構性的邏輯講述。在一個主題中,也有這樣的結構系統。
就像是在一張料理臺上做菜,需要很多的論點和信息組成這張料理桌上的原料,而我們動手做菜就是把它歸納于一個結構之下,繼而形成大局觀。
這不是一蹴而就可以形成的能力,對我來說,也是現在這個階段是我最想要的能力,但是我目前還做不到,目前我只能把相同主題下的論點,關聯起來,努力形成一個知識結晶,但是我相信,眾多的知識結晶下,一定會做出一道菜。
而這一次主題閱讀后,需要一個思維導圖的制作,讓我嘗試著形成結構化的框架。
在具備了足夠多的基礎材料,大量的素材后,進行歸納分析總結。形成層級的結構,從總論點到下一級目錄,到具體的點,這就是之前說的,建立起一個大框架后把細節往里面補充。
已經得到的收獲
一、做重要的事情
在看《見識》這本書時,里面講到有一個偽工作者,在我看這書的那一天,我就發現我做了偽工作者,本來重要計劃是在這一天里看5本書,但我沒有先完成重要的事,而是臨時插進了很多額外的事情,導致我重要的事情反而沒有做好,貌似就看了兩本。
但看完那本書時,我知道了偽工作者才會去做所有的事情,而有經驗的工作者,應該善于找到最重要的工作。
就像把任務,按優先級排好,把重要的事情,甚至到只有一件。
二、不設限
大腦是沒有限制的,限制他的只有自己的思維。
在個人成長主題的小課堂討論會中,大家輪流發言,這時候我就發現第1個人的分享完以后,后面的人都進行了與他一樣的模式分享。
我感覺到后面的人包括我自己,被限制了框架。我本身想講一下個人成長主題自己感受到的總體內容,結果跟隨大流講了,覺得最有收獲的一個點,進行了分享。
有時候在想閱讀后的輸出時,看了一個網上的評論,就很容易,隨著他的別人的思想去理解這本書。
所以,我現在的收獲是“先完成”,“先動手做”。
不管怎么樣,先自己試著自己動手做。盡管有參考和事例。但是很大程度上,他們可能對你帶來的框架的限制,比帶來的靈感更多。
當自己先動手完成自己的初步輸出之后,再去看這些參考,這時候你會發現對你的感觸以及啟發的點會更多。
如果這當中感覺受到了壓制的困難。也不要緊,因為給大腦設置必要的難度挑戰,更能促進能力的提升。
三、自制力的提升
以前我一旦開始玩手機就沒有底,對自己沒有約束,但現在,玩手機的時間大為縮短,在有時候為了放松玩手機時,我也會控制好時間,或者是調好一個鬧鐘,時間到了就差不多停下手中的游戲,回到要做的事情上來。
而且對做事情的拖延也有了改善,現在會在計劃的時間段內,做計劃中安排好的事情,重要的是,開始做。
四、最重要的收獲,緩解焦慮感
讓我自己感受,收獲最大的一點是緩解了焦慮感。在閱讀之前,我一直都非常焦慮,焦慮于身邊的人,都是那么優秀,而自己還停步不前,這是最大的一種焦慮感。
在我有困擾去問老師,給我的回答是,這是一個過程,沒有讓你一蹴而就的方法。比如說我很想進行理財方面的學習,在這個領域當中,是需要一定的能力,老師就建議我說先不進行對理財方面的書的閱讀,而是應該提升我的基礎能力,我的閱讀理解能力,因為我的基礎比較弱。
當我提升了我的理解能力以及結構能力之后,再去閱讀一些比較有難度的領域,這樣對我來說才是最好的。
而在我看書時還遇到了其他困擾,比如可能會遇到,理解上面的問題。這時候在一次嘆號半夜來信當中,就講到了一知半解的狀況,其實并不可怕,他有時候更能啟發你的發散性思維。
“這是一個慢與長過程”,這句話也許是感覺在為自己找借口,但是它確確實實的讓我緩解了學習和與別人比較的焦慮。
獲得的成就
一、閱讀的最快速度
在閱讀期中,我體驗到了兩次一小時內讀完一本書,第一次體驗到原來讀書是這么輕松的一件事。
二、閱讀的最大數量
一天讀完5本書,感覺就是累并快樂著,看著一疊書,成就感很大。
以上,就是我在這段嘆號閱讀旅途中的收獲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