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睡早起困成狗?畜生道輪回指南

你認不認識這樣的人?也許也正是你自己:很愛給自己立flag,但是極少做到;心態上積極向上,執行力卻令人堪憂;往往會享樂后間歇性恐慌,也時常為自己的懶惰自責。這類人的作息模式也堪稱經典,被各大表情包收錄:晚上熬夜熬到禿,早上起來困成狗后發誓今晚要早睡,到了晚上卻又滿血復活,晚上熬夜熬到禿……無限循環。

當問及他們為什么不早睡?給出的答案大體歸結為會是:晚上是自己的時間,不舍得早睡,干啥不比睡覺香嗎?的確,除了早睡,利用這段時間你可以去干其他很多事,看上去有很多種選擇,而早睡是最不起眼的那個,但換個角度來看,你選擇的理由是否還禁得起推敲呢?

有生物醫學專家認為,大腦大體可分為“百靈鳥型”和“貓頭鷹型”兩種類型,他們之間沒有優劣之分——類似左撇子和右撇子一樣——主要區別是大腦活躍時間段不同:分別是在清晨和深夜凌晨時大腦皮層建立條件反射達到最佳興奮狀態。有相關研究文獻統計顯示,影響上述不同大腦分類類型結果40%-50%由基因決定,而22%-25%由睡眠習慣決定。當然,這個數據結論是來自于一個群體大樣本的研究結論,只具有指導意義,不過我們可以排列組合后從中做出一些論斷:

如果你基因決定了你是百靈鳥型,且你有著早睡早起的習慣,那么恭喜并請保持,因為這是最適合你的睡眠節律,睡眠時間和非睡眠時間都能效用最大化。但如果你擁有著晚睡晚起的習慣的話,那你不僅錯過了早起的大腦興奮紅利時間段,而且晚睡前的時間段大腦也是相對低效能的,這無疑是一種穩虧不賺的睡眠習慣,早睡早起勢在必行。

如果你基因決定了你是貓頭鷹型,且你有著晚睡晚起的習慣,那么你同樣也有著合適的睡眠節律,繼續保持的前提是每天晚起不會給你的非睡眠時間的工作和生活帶來影響,適合自由職業者。同理,如果你有著早睡早起的習慣,在工作和生活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適當放晚睡眠時間,達到生命的大和諧(誤)。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論斷有一個假設:“睡眠時長要足夠”,所以沒有晚睡早起的選項。有種成功學雞湯大家都喝過:深夜哈佛圖書館仍燈火通明,凌晨四點的洛杉磯值得一見,人類群星閃耀仿佛總與睡眠相悖,你不成功很可能就是因為你睡得太多了。然而研究證明,睡眠時長過短的話,長期下去會對身體機能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舉一個極端的例子:睡眠剝奪實驗。芝加哥大學睡眠實驗室曾進行過一項實驗:將儀器持續捕捉實驗小白鼠的腦電波以識別其是否入睡,一旦發現入睡,安置小白鼠的轉盤便開始轉動,小白鼠就會被迫驚醒,以此實現持續性的睡眠剝奪。研究顯示,兩周以上的持續性睡眠剝奪會造成實驗小白鼠的死亡。據說前蘇聯有做過人類相關實驗,雖已無法考究,但不可否認的是,睡眠剝奪曾是20世紀常用的罪犯審訊方法之一,你所聽過的突發性猝死,很多和睡眠不足也有直接關系。

接下來讓我們再給明確一個前提:“如果你是一個需要在白天工作的上班族/需要在白天上課的學生黨”。那結論就變得十分簡單粗暴了:早睡早起是唯一的選擇。因為正常上班上學的原因不能晚起,只能早起;倒推睡眠時長足夠就必須早睡。“百靈鳥們”是天生的上班族/學生黨,他們可以高效的契合白天的工作學習模式;而“貓頭鷹們”可能就需要做出一點效率上的犧牲,保證睡眠時長。

其實,“早睡并能安穩入睡”是一個不自知的幸福的狀態。如值班醫生堅守崗位,夜班司機跑單糊口,失眠患者,居住睡眠環境差等等,在他們生活選項里,這個選項是灰色不可選的。放著能早睡選項而不去選擇,也許談不上大是大非的錯誤,但至少是奢侈的。

愿你保持充足睡眠,對生活有掌控感。別忘了,早起的時間也是你的時間,也許還是更有效的時間。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