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黑暗,心向光明。不對黑暗的環境抱以消極的應對心態,從腐臭的天地涌出一灘熱血,投入一份建設新天地的樂觀之心。
再論寬容臘八陽光
佛陀悟道黑暗精進
暴力推導時代年輕
共計1793字 | 建議閱讀時間7分鐘
今天是2017年1月5日
是【曉暉有話說】陪伴您的第二十三天
曉暉向書友匯報:
1
今日上午的樂山城出現了難得的艷陽天,冬日的陽光溫暖不刺眼,走在街上仿佛沉浸在一篇柔和的風景畫里。忽然記得今日也是臘八節,是本師釋迦牟尼得道成佛之日。看著冬日里的暖陽,讓我想起了佛陀得道的不易。記錄佛陀與其弟子對話的《妙法蓮華經》卷二開篇記錄,舍利弗聽聞佛陀智慧時,“得未曾有,心懷踴躍。”這是一種聞道極其喜悅的心情。
自古到今人類的精神世界大多在追尋自我尊嚴與知識擴充、智慧開悟的種種滿足感。而獲得智慧的前提便在于融合。今日大眾將一碗碗滾燙的混合著各類雜糧熬煮的臘八粥,緩緩喝下。少有人去想,寺院里當日免費招待的這碗粥夾雜著許多人背后的努力。拿市中區和峨眉的一些大寺廟來說,它們會提前幾日就為人群喝粥做好各種準備。除了寺廟里的正式人員,很多虔誠信佛的婆婆們也會前來幫忙。每年臘八節前的夜晚是最忙碌的。淘米熬粥、準備碗筷都消耗了大量的人力。一碗簡單的粥背后則是一群人辛苦的努力。
而臘八粥的由來有許多的傳說,在佛教里是這樣敘述的:“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凈飯王的兒子,他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治,舍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收獲,后經六年苦行,于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于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
2
一碗簡單好喝的臘八粥除了背后有辛勤的故事,還有堅守苦難與最終得道的暗含之意。我們如今所能輕易獲知和得到的絕大多數東西,它們背后都有各自的一大段故事和人力支撐。
存在的事物都有其獨特的意義。緊接著昨日的【寬容】話題,今日我們對不如意的現實應該抱有和緩的情緒。最近幾日的新聞很多,槍擊案、宣判案、環境保護問題各類暴露著種種缺陷問題的咨詢將我們緊緊包圍。從這些資訊提取到的有效信息,可以看出我們這個群體有巨大的制度缺陷和人性欠缺。
用一句溫和的話語概括,我們這個時代還很年輕,建國到今天還不到100年。如果用更長的時間線看,把地球的演變過程看成的完整一年。我們現代人類則是在12月31日23時30分開始登場的,我們的文明在最后一日的23時59分萌芽發展。
我們對于這顆母體星球的發展歷史而來,真正是一個稚嫩的嬰孩。時間線的放大,會讓我們這個新生年輕的共同體對于目前存在的種種問題,擁有清晰和豁達的認知。
3
我們人類作為受邀地球盛宴最后到場的嘉賓,起先是一群不懂規則如闖進瓷器店的蠻橫大象。為各自的生存,對外過度索取星球的資源,對內竭力制造齊整秩序固化既得利益。我們這群生物共同體從進入地球起就在以合理暴力為手段為自己及后代圈下穩定的疆域。從宇宙時間線來看,暴力的是否使用是衡量一個族群是否文明的唯一方式;從較小的族群內部時間線看,暴力的使用范圍及力度是衡量一個國家是否進步的一類方式。小范圍來看,暴力具有合理性。
如果承認這個前提,我們能推導出在小范圍的時間線里,人類產生的一切罪惡和缺陷結果都有其邏輯上的合理性。半獸情節是所謂每一個現代國家和現代公民底層思維的基點。理解了這個不完美世界的種種缺陷,這會讓我們更加寬容巨大的缺陷,這是第一點。
寬容并不等于不作為。對叢林社會的種種血腥與陰暗抱以理解的心態,是我們放下消極抵觸情緒,進入建設之路的首要前提。活在黑暗,理解黑暗的種種弊端,絕不是選擇永恒坐立黑暗的前提,而是利用對黑暗的了解,參與構建其對立面光明的唯一法則。暴力不能造就文明,唯文明可以走向文明。黑暗不能建設光明,唯有從黑暗中堅守人性的光明,才能從光明走向光明。這是第二點。
身處黑暗,心向光明。不對黑暗的環境抱以消極的應對心態,從腐臭的天地涌出一灘熱血,投入一份建設新天地的樂觀之心。這可能是我能理解的最大寬容,對不完美世界的寬容,也是對自己巨大缺陷的寬容。憑一己之力的艱苦精進,最終從黑暗環境中堅持的光明心中,生長出一股進化自己與世界的巨大力量。我想,這可能是佛陀在無數年前的今日得道所悟。也如舍利弗對佛陀智慧的感悟。
如今日【得未曾有,心懷踴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