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在于治大,慎在于畏小,一次深思熟慮,勝過百次草率行動,堤潰于蟻穴,細微不可不慎。恭為德首,慎乃行基,謹慎是不糊涂的基礎,一個處事謹慎的人,必然是頭腦清醒的人,必然在大是大非面前不糊涂。人生在世,有招來災禍的言語,有招來恥辱的行為,要建功立業,當然要格外謹慎。低調做人,虛心做事,慎而思之,勤而行之。遠慮在先,就能近處無危。處順境,飄飄然,洋洋得意,遭挫折,就怨天尤人,牢騷滿腹,必定難成大器。常在河邊走,就是不濕鞋,看的是你的功力和定力。低下頭的時候,也要學會抬頭看看天,靜觀默察,心如止水,謙虛謹慎,則事易成。謹慎還是遠離危險,確保安全的良方,靠謹慎比靠魯莽更能制勝,只有謹慎,才能穩操勝券,所以,做人一定要問問你謹慎了沒有。
痛苦是我們人生里,幫助我們智慧成長最好的生活老師。
人的成長有兩種,一種是順理成章的逐一應對生活對我們不斷增加的責任和壓力,在比較順利的情況之下,緩步增加生活的認知。還有一種就是以最難堪的姿態和最殘酷的方式,用最猝不及防的手段,一下子為我們撕開生活的真相,打破我們所有的幻想,逼迫我們在最短的時間內迅速的成熟或者蒼老。不管怎么樣,兩者都是人生的考驗,我們要經得起考驗才能知道人生的奧秘。
一個沒有自己深刻痛苦過的人,對別人的痛苦就不可能有深刻理解力,一個無視自己痛苦的人,一個不從痛苦中汲取教訓和智慧的人,不可能會有深刻的生命智慧。一個沒有從痛苦中走出來的人,不可能會產生真正的積極人生態度。
巴爾扎克說過,苦難對于一個天才來說,是一塊墊腳石,對于能干的來說,是一筆財富,而對于一個庸人來說,卻是一道萬丈深淵。
在我們的身邊,其實有很多人始終處于心靈的混沌期,他們的心靈或許從來沒有得到過啟蒙,那要如何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的心靈是需要成長的呢?
當你的心靈在承受痛苦的時候,恰恰就是你的生命在提醒你需要關注你的心靈,提醒你需要改變了。所以痛苦并不完全是一件壞事,如果你利用這個機會對心靈進行檢測和保養,那么痛苦在某種程度上就成了你心靈成長的契機,心靈的每一次成長,幾乎都伴隨著淚水,在痛苦中成長,從而獲得成長的喜悅。
在生活的不幸面前,有沒有堅強剛毅的性格,在某種意義上說,也是區別偉人和庸人的一個標志。有的人在厄運和不幸面前不屈服,不動搖,不退縮,勇往直前,堅持不懈的同困難和不幸的命運做頑強的斗爭,直到取得最后的勝利,終于成為了主宰自己命運的主人。
痛苦是成長的前奏,痛苦是成功的催化劑,只有那種敢于和困難作堅決的徹底的斗爭的人才能夠觸摸成功的獎杯。
逃避、哭泣、唉聲嘆氣都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祈求別人的同情和幫助,只能使別人更看不起你,而能夠感動人的,永遠都是那些能夠全力抵抗挫折,一次次倒下后又一次次奮力站起來的人。
痛苦過后,也許在鮮花和掌聲面前,你會走向另一面——得意,但大師又告誡我們,得意了就死亡。人生得意的時候容易忘形,一忘形就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于是惡念和惡行就會趁隙而入。
古人大意失荊州,我們大意可能失去一切,甚至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