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不容易來人間一趟,不浪逛一場,多負春光。
接上續(xù)-
太陽收走了它的光熱,山風呼嘯而過掠盡周身最后一絲溫度,打了個冷顫,忙不迭跑下石階,吃飯去了。“天街”上飯店倒是有幾家,不過大同小異,每家門臉前都擺著烤腸箱,熱滋滋的香味像勾魂的小手,把又冷又沒有歸屬感的游客們紛紛招攬進去,上一桌熱飯,給一方休憩。
我和同伴點了山雞半只,土豆絲一盤,素炒山藥一盤,以及一碗羊湯。一邊吃,一邊討論這菜價意料之中的貴,倒是量很足,味道嘛,倒是出乎意料的好。原因概是期望值非常低,所以只要是平均水平,就已十分滿足。這倒引出個蠻有哲思的問題來,到底應(yīng)追求物質(zhì)的絕對值還是滿足感的相對值?一個要不斷追求,不斷奮斗,可絕對值增加和滿足感的增加并不是線性正比;另一個看起來簡單些,只需降低期望值即可,可無限降低期望值又會影響生活質(zhì)量,而且可能累及他人,這其中度和標準的把握,也是高深的學問……同伴對我的思索只有一句評價:“明天起那么早,還睡不睡!?”
睡!
半夜三點半的鬧鐘,頭腦里昏昏沉沉,和同伴互相勉勵著爬起來,牙也不刷臉也沒洗,裹著前一晚租好的軍大衣就往外奔,一出客棧被兜頭的涼風一下澆醒,定睛一看,人可真多啊。大部分都是夜爬泰山的人,正趕上四點左右到南天門,往上走半個小時就是觀日峰了。大抵是太疲憊了,人群看似匆匆,實則步履緩慢,我和同伴吃飽睡足剛從暖呼呼的被窩出來,走在他們中間就像走在機場里的傳送帶上一樣,自帶加速技能,輕松超過一波又一波撐著登山杖佝僂的背影。
凌晨通往觀日峰的路比前一晚看日出的路長許多,中間還有岔路,幸好路邊時不時有租軍大衣的攤點給我們做了指路牌,翻越過蜿蜒陡峭的山路,超過無數(shù)的人,卻還有更多的人在前面,不經(jīng)意間抬頭看天,嗬!漫天的繁星啊!大熊座,小熊座,天鵝座,還有天后座,秋季北方夜空能看到的獵戶座……還有些星座似曾相識,但一時叫不上名字,看著這華麗的天幕突然有些開心,我自小就愛爬山,可能這緣起就是因為爬上很高很高的山,就可以離星辰更近一點,可以離這星球浩瀚更近一點。
到了日觀峰,尋得一處高地便停了下來,就在這兒等吧,再往前走也有路,也有很多人穿過我們直往前奔去,但這個轉(zhuǎn)角可能就是緣分注定要我們與太陽遇見的地方。此時天野漆黑,從山坳的間隙向下看,泰安的燈火漂亮極了,四方縱橫的燈帶勾勒出一方安睡的城池,那般安逸靜謐,站在泰山頂上的我突然明白了為什么泰山自古受人敬仰,是道教勝山——若真有神仙,凡是立于山巔俯望人間的,一定都會情不自禁地想要守護這一方安穩(wěn)靜謐。
隨著時間漸進,天色漸明,人間的燈火漸漸看不見了,有薄霧自山間騰起,柔柔地勾住山巒,悄悄擴散,一挪眼的功夫,就鋪滿了山坳低谷,遮住了陡峭千仞,只留幾頂山尖在霧海中若隱若現(xiàn)。
頭頂鋪天的藍色從東方一角被亮黃撕開,一城不守節(jié)節(jié)敗退,橙黃色從東方一角蔓延至整個天幕,被霞光暈成紅粉色的邊緣自頭頂掠過,抹去了星野璀璨,仿佛在清場一般,告訴你,都讓讓,真正的主角要上臺了。
東方的天邊越來越亮,隨著看客的驚呼,太陽出來了!蛋黃那么大點兒,先羞怯怯地露個頭,看一看外面,發(fā)現(xiàn)還是這熟悉的人世間,立刻神氣起來,光芒大盛,耀得人張不開眼,無法直視。當刺眼的耀芒轉(zhuǎn)為普照大地的平和,太陽也露出了完整的身軀,圓圓亮亮,不如初生時的蛋黃那般邊緣清晰,但已初顯氣魄。
因為還要趕車回濟南,看它出來不敢多做留戀就下山去,回去的路逆著陽光,山谷被鍍上一層金黃,山腰的紅葉更紅艷艷,山尖的古剎更滄桑桑。順著人流走到下觀日峰的最后一步,回頭看它,它已高懸半空,又成了白日里我們熟悉的那個,說一不二、偉力磅礴的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