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近來五中講學,授業硬筆書法。以子昂所書《道德經》為范本,講臨摹之意義,探結構之精微,傳書法之有法。
社團眾學子性情多樣,或奔放,或內斂。皆有青春之氣。遙想當年青春事,狂傲之氣略盛,蓋因無節制未有觀照所成。
近來研讀古典詩詞,見古人俊偉光明之人格,頗為傾心。雖時代之異,制度之異,然古人感發言志之詩篇,千古不衰。窺探究竟,吾以為能言千古之下人之共情也,蓋生命之共鳴。故詩之教化,溫柔敦厚。
我知淺薄,然詩詞感發,滋養生命,溫潤書法。
? ? ? ? ? ? ? ? ? ? ? ? ? ? ? ? ? ? ? ? 2020.11.04
? ? ? ? ? ? ? ? ? ? ? ? ? ? (二)
高峰窺皓月,青女隱中見。
此二句乃多日前,夢中得句。本想用葉嘉瑩先生詩足成絕句一首,然余之淺薄,至今未有完成!本文所談葉氏弱德之美,皆從多首小詞出發,點到為止,未解讀者之口干。
近來讀葉氏之論詩詞文稿,深以為古今之閱讀視野若未有相似之處,實在無法引起更深的共鳴,也不能解其文化之語碼。如:
屈原之《離騷》,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雖萎絕其亦何傷兮,哀眾芳之蕪穢。蘭花嘉樹是語碼,滋蘭又是另一個語碼。萎絕二句,是用解開語碼后,屈原之人格的俊偉光明。
? ? ? ? ? ? ? ? ? ? ? ? ? ? ? ? ? ? 2020.12.20
? ? ? ? ? ? ? ? ? ? ? ? (三)
連日陰霾,今見陽光。陋室一隅,有光所照,乃余之所喜。行至陽臺處,見諸綠植皆有枯黃零落之感,獨三角梅,有欣欣生機之意。
遙想陶公,獨愛谷內青松。仲尼亦曾言: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古人所愛松,賞其高尚品格也。不懼寒冬,蒼然挺拔,余卻賞其持守之品格。松之所持守為何?余曰:心懷天下,上至宇宙,下至草木。
人之遲暮,皆多以閑居在家,讀書喝茶,蒔花弄草,何其快哉。然有松之品格人,其行如皓月明星之璀璨;其態如苦僧傳道之襤褸。
君問:其人有誰。余曰:古有杜陵野老:蓋棺事則已,此志常覬豁。今有南開迦陵:柔蠶老去應無憾,要見天孫織錦成。
? ? ? ? ? ? ? ? ? ? ? ? ? ? ? ? ? ? 2020.12.22
? ? ? ? ? ? ? ? ? ? ? ? ? ? (四)
一邊寫字,一邊還聽著葉教授講《人間詞話》,想到昨天去學校上課,因道中遇雨。到教室后,學生問我,老師這是你的汗水還是雨水。我轉身在黑板就寫下了,蘇東坡的《定風波》,然而我覺得自己講的不好,只是簡單的分享了這首詞的意思!沒有講到詩詞的感發和東坡在曠達超脫的一面里,還有一種無畏的精神。而支撐著這種精神的力量,我以為是葉嘉瑩教授所提出的“弱德之美”。
這種力量,基于他的持守。當東坡對事業,對理想的追而不得的時候,他也不會忘記他自己最基本,最初心的持守。那是一種關懷,是想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忠愛纏綿。也一種憐愛,是能夠已識乾坤大,還會猶憐草木青的憐惜弱小。
然后趕緊寫下,整理出來的思緒。
? ? ? ? ? ? ? ? ? ? ? ? ? ? ? ? ? 2020.12.25
? ? ? ? ? ? ? ? ? ? ? ? (五)
俯仰之間已為陳跡,柳枝之情悲嘆已負。世間事無可重來,余嘗品東坡詞,感慨有天風海濤之曲,幽約怨斷之音。細看來,小我利害,榮辱憂患,不過煙云自去。凡此種種,余嘗自言:聊以詩詞慰平生。
? ? ? ? ? ? ? ? ? ? ? ? ? ? ? ? ? ? 2020.12.27
? ? ? ? ? ? ? ? ? ? ? ? ? ? (六)
個人愚見,好的古典詩詞,本身就應該具有多異性,而不應該狹窄的認識表面之意。視頻所舉例子,都只是讀者的對文本的衍生性。還都不屬于背離文本的再創造。而背離文本再創造是出自西方接受美學家,墨爾加利的《論文學接受》。只要不背離文本中所藴涵的可能性,就屬于合理。而近代中國古典文學對此接受美學用的很好的學者就是王國維,王氏所提出來的境界說就是如此。如按視頻中這位老師說,獨上高樓,衣帶漸寬,眾里尋他,不應該成為三種境界。?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21.1.10
? ? ? ? ? ? ? ? ? ? ? ? ? (七)?
接第(六),這是我在B站上的留言(我是忍不住的想留言)。對方解讀“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是表達兄弟情深,不能寫在情書上來表達愛意。解讀“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只是表達的是戰友情,不能用來表達男女之情。解讀“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是秦少游與歌妓告別后寫的詞。來表達作者的情意之深。歷史上真相是什么我不知道,但如果真的是和女子告別,用這首詞來表達。我只覺得對方是渣男,離別就離別,還站在那么高的高度來表達,我是愛你的。然而我以為,秦少游是真為一個女子寫,還是假定有這么一個女子,來表達我們之間的感情,這都不重要。因為詞的美感特質,向來就是幽微曲折難以自言的,是表達作者難以表白的感情。往往借用女子口吻,或者造境寫之。觀少游一生,也是患難加身,四處漂泊,放廢貶謫。他又不像蘇東坡那樣可以跳脫出來,他是沉溺在其中。我以為這句,是表達作者對朝廷的忠愛,即使我被拋棄與你離別了,但是我還是愛你的。而一流的詞,也絕對不該停留這里就結束了,應該有背離文本的創造,而這份工作是交給讀者來完成的。所以這句詞,只能表達對朝廷的愛,對朝廷的向往嘛?我以為或許還有一種對高遠理想的追求,對生命有一種溫柔深厚的向往。
? ? ? ? ? ? ? ? ? ? ? ? ? ? ? ? ? ? ? ? ? 202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