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蝙蝠俠:俠影之謎》的成功,之前一直對是否會拍攝續集這個問題模棱兩可的克里斯托弗諾蘭在2008年將他個人的“蝙蝠俠三部曲”中的第二部《黑暗騎士》搬上了大熒幕,本片是所有蝙蝠俠電影中第一次沒有在片名中使用“蝙蝠俠”這個詞的,但卻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成為了影史上第一部跨入“10億美元俱樂部”的超級英雄電影。《黑暗騎士》的成功,不僅在于其編劇構思的巧妙,更在于希斯萊杰對本片中最重要的反派——小丑的精彩演繹。
前文中提到過,諾蘭在他的“蝙蝠俠三部曲”中盡可能的弱化了所有跟漫畫有關的奇幻元素,因此小丑的來歷也被改寫,他不再是因為躲避蝙蝠俠的追捕失足掉入酸液中毀容的黑幫小頭目,而是一個因為幼時遭遇家庭暴力而心理扭曲的變態。這個改寫我認為很不錯,因為這更能體現出小丑是為何如此的變態與瘋狂。
小丑是一個有著極高智商和極端反社會人格的角色,混亂邪惡的他是無政府主義的忠實信徒,所有的社會公序良俗和道德觀在他面前都是可以拿來玩弄的東西。他總是能輕易的看穿人們心中的陰暗面,道德?秩序?不過是人們互相糊弄的把戲而已,當面臨生死的時候,什么道德秩序都是狗屁。在電影中,小丑就做了三次實驗來嘲笑所謂的道德與秩序。第一次,小丑用每天殺一個人的方式來逼迫蝙蝠俠自首,他并沒有直接傷害蝙蝠俠,卻給蝙蝠俠帶來了沉重的打擊。那些曾經將其視若神明的哥譚市民們一受到驚嚇便立刻將其拋棄,并且扔在地上踩上兩腳,仿佛覺得只要蝙蝠俠自首,他們脆弱的小命就能得以保全,所謂的正義感和道德一下子便成了笑話;第二次,小丑去醫院看望被燒傷的哈維登特,這個哥譚市的“光明騎士”,蝙蝠俠的忠實戰友。但哈維登特并沒有看起來那么意志堅定,也似乎便不是完全信任蝙蝠俠,小丑輕易的洞察了他內心的邪惡,于是,在一番演講之后,哈維登特徹底迷失了,于是,“光明騎士”消失了,“雙面人”卻出現了,這對蝙蝠俠來說幾乎是一個致命的打擊,他所能依靠的光明后盾就此崩塌。第三次,在逃離哥譚市的兩艘船上,小丑給了他們各自一個可以引爆對方的引爆器,一邊是“無辜”的市民們,一邊是“窮兇極惡"的歹徒們,無論誰選擇引爆對方,都是對社會公序良俗的一個沉重打擊,然而這次小丑卻失敗了,這些曾經選擇了拋棄蝙蝠俠的民眾,卻最終沒有拋棄他人。
在影片中,人們將蝙蝠俠奉為“黑暗騎士”,將哈維登特奉為“光明騎士”,兩人似乎是一枚硬幣的正反面,一個在黑夜里用極端手段打擊犯罪,另一個在白天里用法律手段打擊犯罪。但其實小丑和蝙蝠俠卻是真正的一枚硬幣的正反面,蝙蝠俠年幼痛失雙親,罪惡成了他所恐懼的東西,于是他成長為了蝙蝠俠,不斷地用極端手段打擊著曾經讓自己恐懼的罪惡;小丑年幼遭遇父親殘暴的虐待,這殘暴的罪惡也是他所恐懼的東西,但他卻成長成為了小丑,想讓全世界都和他一樣,沉浸在罪惡暴力的恐懼之中。這也是小丑為什么對蝙蝠俠情有獨鐘,因為他們兩個太像了,小丑覺得自己有義務引導蝙蝠俠,這也是小丑成為蝙蝠俠“粉絲團團長”的最大原因,他嘲笑蝙蝠俠所信奉的一切,毀滅所有跟蝙蝠俠產生感情的人和事,卻始終不會殺掉蝙蝠俠。這也是為什么小丑想盡辦法破壞蝙蝠俠在民眾心中的形象,而當有人決定說出蝙蝠俠的真實面目時,他又要不擇手段殺了那個人的原因。
蝙蝠俠沒有任何超能力,單靠平凡的肉身和聰明的頭腦與一切罪惡斗爭,這就是他為什么會成為最受愛戴的超級英雄之一的原因;小丑同樣也沒有任何超能力,但他卻靠花樣百出的殘忍手段讓整個世界為之顫抖,這也是他為什么會成為最迷人的漫畫反派的原因。漫畫中的小丑干掉了二代羅賓和戈登局長第二任妻子,廢掉了蝙蝠女的雙腿,炸掉一座大樓原因僅僅是這棟樓擋住了他的小屋外的風景,在看電影時大庭廣眾下一槍爆掉坐在自己前面的高個子的腦袋,理由同樣是檔住了自己看電影的視線。如果說蝙蝠俠代表了了每個人心中不受約束的英雄夢,那么小丑就是每個人心中深藏的反社會罪惡感的表現。
小丑不是第一次出現在蝙蝠俠電影中了,相較于老藝術家杰克尼科爾森飾演的小丑,希斯萊杰版的小丑并沒有那么神經兮兮和強烈的藝術家氣質,而是多出了幾分邪惡的冷靜和讓人不寒而栗的氣場,他所扮演的小丑無疑成為了世界電影歷史中最強的反派,舉手投足間都讓人傾倒,情不自禁的想要跟隨他的腳步,邁入罪惡的深淵。作為希斯萊杰生前最后一部完整的電影作品,他在《黑暗騎士》的表演中就像一束煙花,在眾人的仰望中綻放出最耀眼的光芒。永遠紀念他。
請注意墓碑上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