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看著兒子蹦跳著進入校園,轉身往家走。穿過花園,看到了帶著樂樂去上學的李姐。樂樂是個智障兒,她一出生,姑姑李姐就過來幫忙照顧她。
樂樂的爸媽自己開廠,生意順風順水,蒸蒸日上。夫妻兩個感情好,錢多得花不完,日子好得讓人眼饞。誰料想,一對沒有任何家族病史、正常健康的夫妻,生出的兒子居然有智力障礙,不但無法獨自生活,終身還需要人照顧。
為了要一個健康的孩子,兩人到最好的醫院做了全面體檢,從血液到器官,只要能查的都查了,結果是一切正常,兩人高興地生下女兒。樂樂漸漸長大后,他們失望地發現,盡管樂樂的所有檢查都顯示正常,但她還是像哥哥一樣是個智障兒。好在李姐過來幫他們照顧兩個孩子,給夫妻倆很多安慰。只是每次看到傻笑的兩兄妹,他們的心就沉重起來。
May望著李姐和樂樂遠去的背影,想著富裕的樂樂父母的完全沒有盼望的人生,突然覺得自己的生活沒有那么壞了。如果真讓她和樂樂媽媽做個替換,她是打死也不會同意的。自己家里不富裕,可一家人都健健康康的;自己每天忙忙碌碌,多累多忙也得不到安慰時會滿腹心酸,可孩子們的笑臉就會讓她覺得辛苦很值得;自己的先生不會說暖心的話,可他一直都很肯定妻子的功勞,確信沒有她不會有現在的美好。
只是因為早上那么一點小事就把所有的快樂都抹殺掉,太不值得了。“家家有本難念的經”。誰家的日子不是在循環往復,起起落落中走過呢?
仔細想想,孩子們都是自己一手帶大的,所有的毛病和問題,有沒有自己的影響呢?在養育孩子過程中,有沒有把不好的情緒帶給孩子,自己都沒發現?想到這兒,May咧嘴笑了笑,因為生氣打罵孩子抱怨先生的事,自己可沒少干。老二早上抱怨的語氣,像極了她抱怨家人不理解她,不為她考慮的樣子。
打開音樂,聽著Lenka的《trouble is a friend》,May的心里有些釋然了。
遇到問題,逃避不是辦法,認真面對問題,找到解決方法,才是正確的態度。與其這樣生悶氣,不如就此看看自己的問題,抓緊時間做出改變,不要讓壞的影響繼續下去。
這周先操練自己寧靜柔和的心,不為瑣事和不可避免的事憂愁,不為孩子們的爭吵發怒。以往孩子們之間吵架,他們都會告狀到媽媽這兒,希望媽媽主持公義。她則會把每個孩子都各罵一頓,然后教訓大的讓著小的,小的打幾下再給點好吃好玩的解決。
哥林多前書14:26“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以弗所書4:29“污穢的言語一句不可出口,只要隨時說造就人的好話,叫聽見的人得益處。”方法一直在那,只是自己沒有認真思想傾聽。
從今后對待孩子們的糾紛,先要仔細觀察傾聽,再語氣柔和的復述他們的問題,然后把問題留給他們學著自己解決。至于不愛交流的先生嘛,繼續為他禱告,求神賜予他愛家人與家人溝通的能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