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要在文章的開頭就公開秘密?
我還沒做好準備,估計會猶豫遲疑徘徊,左右而言其他。
記得龍兄在兩天的演講私房課上就說過:“大部分糟糕的演講,都是因為準備不充分。”
其實,把“演講”換成任何一個詞,都成立。
譬如,大部分糟糕的聊天,都是因為準備不充分;大部分糟糕的戀情,都是因為準備不充分;大部分糟糕的跑馬,都是因為準備不充分;大部分糟糕的文章,都是因為準備不充分……諸如此類。
所以,為了對得起大家接下來的6分鐘閱讀時間,我決定準備充分再來。
“滴答滴答……”,一小時過去,我折回。
咱們正式開始吧。
故事的主角不是別人,正是我。
為什么呢?因為別人的故事由別人去說,我說我自己的就好(“別人由別人去做,我做自己就好”,改得還挺溜的)。
回顧過往各種要開口說話的場合,不管是初次見面,還是共事多年;不管是歡樂活動,還是比賽現場;不管是家庭聚會,還是學習課堂……我一旦放松下來,決定開口,不用五分鐘,基本會成為一部分人的視線焦點。
正因為如此,事后他們當中有人會很正經地跟我說:“你這口才,你這反應,你這性格……贊”,有些人會說:“每次聽你說話,要不覺得好感動,要不覺得好亢奮”,又有些人會問:“我深深懷疑,你的演講能力是與生俱來的。”
有反饋有調整有進步。首先非常感謝一直以來大家給到我的這些反饋!
可是,我真的不想用表象欺騙大家,今天,終于決定公開這個秘密。
在公開之前,請大家配合我,回答一個問題:在一個正式或非正式的學習/會議/活動現場,當老師/領導/主持人問到,下面有誰愿意發表一下個人看法/想法/做法之類,你們當時的身體和心理反應會是什么。
有幾個選項供選擇:1.安然處之,絕不主動發言,點到就說,沒點到就過;2.佯裝淡定,看下筆記本,瞄下老師,環視周圍;3.低頭默念,千萬不要叫到我,叫到怎么辦,趕緊有人舉手回答呀;4.心急如焚,到底要不要說,說什么好。
(答案你們期待在評論區,就當為這塊做個基礎調查,當貢獻群眾數據,也是好的。)
我的答案選擇呢?可能跟部分人一樣,根據場合和狀態,會有所不同。
但是有一系列雷打不動的身體反應卻是逢場必到:心跳從嬰兒入睡狀態直接飆到玩完過山車后狀態,呼吸從2秒1次提速到1秒3次,胃從攤在砧板的松弛狀態秒變進入煎鍋的抽搐狀態,雙手的溫度迅速從夏天檔切換到冬天檔。
我不禁猜想,身上肯定是被安了某種開關,只要類似情況出現,那個開關就“嗒”一聲被打開。
“太夸張了,不可能!”比較熟悉臺上我的你們聚精會神地聽著,提出反駁,理由可能是,“每次看你上臺,一笑就是滿臉的嘴,聽聲音,沒有明顯的結巴和顫音,看身體,也沒有僵硬或發抖。”
這,你們有所不知,我在上臺的幾秒鐘里,悄悄咽下幾顆應急丸。
比如,關于笑,用我們笑笑同學的話來回答你——笑能緩解尷尬和緊張;至于聲音,雖然沒明顯的顫抖和結巴,可是語速直接從播音員語速到接近Rap語速(這可是緊張最顯著的外在表現);還有身體,為了避免僵硬和發抖被看出來,你們注意到沒有,我要不手撐著臺子(真擔心它不穩固,同頻給震塌了),要不低著頭在臺上平移。
你們知道嗎,我此時在想象那些場景,敲下這些文字,就仿佛把自己又安置到那個茬里頭一樣,被無數雙眼中盯著,所以心率一下子從昨日上午的測量值72升到117(剛用Sleep Cycle測的,不確定準不準)。
說到這里,我的秘密總結成一句話——我非常恐懼被要求臨時發言。
記得,有次我偷偷把這個秘密告訴我一生最重要的朋友(沒有之一),他聽完之后,身體先是往后仰,試著跟我拉開一定距離,眼睛上下打量我,終于拋出一句:“真是不可思議啊,我們園園竟然害怕上臺說話。”停頓一小會,接著他語重心長地說:“我一直覺得你有當講師的天賦,而上臺說話會緊張,這點你真的必須想法子克服。”
或許你們會感到困惑,這個秘密有啥用?那是因為我想跟你分享——我正在如何一步步克服上臺緊張!如果對有同樣癥狀的伙伴有用,我會笑著醒過來。
第一步:堅持閱讀和寫作
周國平曾說:“在我的中學時代,什么東西真正提高了我的語文水平,使我在后來的寫作生涯中受益無窮。我發現是兩樣東西,一是讀課外書的愛好,二是寫日記的習慣”。
先說閱讀。
我父親是名教師,當年教高三語文,家里物資雖缺乏,依然風雨無阻地為我們幾個孩子訂閱了各種書刊報紙,如《中小學生作文》《作文成功之路》《中國少年報》《南方日報》等等。印象里,父親并沒有強迫我們一定要全部讀完或者要寫什么讀后感,他只告訴你想寫好作文,這里就有可參考的資源。
倒是母親,看到那些書刊嶄新擱置在那里時,會嘟囔說,每個月都花錢訂這些,結果沒人看,糟蹋錢。現在想起來,他們倆真是神配合。一個負責提供資源,一個負責提供鞭策。
我確實沒做到每期必讀。不過,有個雜志,我做到了。只要發現封面沒見過,我就像發現大陸一樣,偷偷摸摸地拿起它,躲起來翻閱,那就是《家庭》。現在回頭看這段經歷,不由地想,或許正是它的包羅萬象,打開我對眾生百態的第一感知。
還有一個榜樣的影響。姐姐是個學霸,成績優異,酷愛讀書,家里不少漫畫書故事書名著就是她買的。我就跟著她,按照這自己的興趣,一本本地讀。
于是,在這么一個環境中我養成了閱讀的習慣,一個受益終身的習慣。
畢飛宇曾說,他是靠閱讀支撐起來的作家,因為生活沒有給到那么多。雖然我只是個喜歡寫的人,卻也說出了我的心聲。
有了閱讀的習慣,想讀讀演講類的好書,就不難了。順便附上演講類的書籍名單,包含但不僅限以下:
《高效演講:斯坦福最受歡迎的溝通課》、《卡耐基:魅力口才與演講的藝術》、《TED演講的秘密:18分鐘改變世界》、《像TED一樣演講:創造世界頂級演講的9個秘訣》、《好口才是練出來的》、《魏斯曼演講圣經》、《喬布斯的魔力演講》、《演講的藝術》、《蔡康永的說話之道》……
再說寫作。
從四年級的某一天,我把A4紙逐張裁剪成8等份,用訂書機把它們訂制起來,做成第一本日記本。這么小的日記本,我每天只寫一句話,一件事。時隔多年,唯一記得的是:“今天,我家里有了一臺電視機。”后來每年都會特別準備一本記事本當作日記本,到大學畢業,日記本超過10本。
那,寫日記到底給我帶來什么呢?三點。
首先,它給我安全的自我對話空間。總有些話沒人分享,總有些事沒人分擔,總有些想法沒人理解,于是日記搖身一變成了一個樹洞,吞下你所有的心事。
其次,它留給我可回溯的記憶痕跡。那個年代,沒有相機、沒有電腦、沒有網絡可以保存,只能靠實物或文字來承載記憶。而我手寫我心,沒有記錄就沒有發生。
第三,它讓我嘗試天馬行空的創作。記得高考結束后,我開始寫第一個長篇小說。廣東的炎熱夏天,知了都叫不出聲了,我住的頂樓沒有空調,風扇開到最大檔,轉出來的風還沒來得及送過來,便與機器的發熱怏怏地打了個平手。我在客廳的地板上鋪著塊狀連接而成的竹席,110多斤的我,貪圖涼快,穿著老媽縫隙的坎肩背心短褲,趴在竹席上唰唰地寫啊寫。身底的竹席逐漸溫熱起來,熱到受不了時,我直接滾到地板上,去蹭瓷磚那份瞬間的涼意,想著捂熱了再換一地。結果,直到雙臂因撐地過長,導致肩膀脖子酸疼,不得不活動“哎呀呀”爬起來時,才發現所趴之地一片汗漬油膩。就這樣8天寫稿,9天謄稿,小說字數8萬多,記得那時爸媽不禁笑話:“讀書這么努力,那就不得了了。”
其實寫日記不僅讓我有了自我空間,給我可追溯的路徑,促使我嘗試創作,它還為我的分享、發言、演講打下了良好的文字基礎。
我要感謝這二十多年堅持寫作,如今,我1年10~20萬字的寫作量。它會讓我在演講這條路上走得踏實,講到這里,不由感嘆,人走過的每一步,都算數。
第二步:參加演講課程
如果你覺得前面的閱讀和寫作,需要長年累月的堅持和積累,目前開始有些難。沒關系,走捷徑——參加課程!
要記住,這個世界上,很多事情都已經有人做過并總結好經驗,你要做的是借力而上。當你身邊剛好有這樣的機會時,走過路過,千萬別錯過。
我開始得比較遲,因為我覺得演講對我來說,不是最重要的事情。
But,我錯了,而且非常離譜。仔細一想,我們每天在做的事情當中就包含這樣一件:把自己的思想裝進別人的腦里。
當意識到這樣一點之后,我終于踏上了學習演講之路。
11月5日深圳,Lucky老師的魅力演講實戰課。因為人數在10人,絕大是好朋友結伴學習,我很是放松,Lucky老師像是知道我不喜歡主動上臺一樣,給了我更多的機會。那天最后環節的3分鐘演講PK賽,我和沈佳全票通過,并列第一。可以說,練得越多,成長越快。
11月18日和19日深圳,龍兄演講私房課——讓演講創造價值。課堂上,60+人通過互動和小組競爭,瞬間陌生人變成原來是你。妙趣橫生的學習氛圍,學練評賽的學習方式,信手拈來的演講方法,立于不敗之地的演講結構……似乎要全方面打通,讓你變得無所不能。當然,沒有那么厲害。我依然是那個不被點名,絕不主動發言的人,但是全程聚精會神,嗨皮嘻哈到底。在最后所有人必須參與的5分鐘演講環節,我的演講在某些同學的評分表上居第一,在龍兄眼里排名第四。可以說,學以致用,厚積薄發。
11月20日至今,認真準備每日的演講打卡(21天)。每次的主題會復習到課堂上的某個知識點,比如,請用排比句贊美一個人,用類比說出微博和微信的區別,用提問法進行電梯工作匯報……明明是雙子座的我,習得處女座的追求完美,基本要掐著deadline完成當天作業。可喜的是,認真努力會有意外驚喜,第14天的演講作業——從小至大最有成就感的小故事——就榮幸被推為標桿。可以說,不是幸運才努力,而是努力才幸運。
學習演講的路還在腳下,我不會原地踏步,更不會后退一步。
第三步:把握說話機會
學習演講之后,我把每一次說話的機會當成演講說服時刻。畢竟說話就是生產力,誰掌握了語言,誰掌握了思想。
一分鐘自我介紹,我不再像幼稚園小朋友,三秒完成。我會用【龍兄】總結的5W原則,從我名字怎么來有什么蘊意,我的故鄉如何有味道有什么故事,我從事的職業和愛好對你什么價值,我希望和你達成什么共識等方面告訴你,我到底是誰。讓你記住我的同時,想加我的微信,想和我成為志同道合的朋友。
三分鐘工作匯報,我不再像擠快沒了的牙膏,生拼硬套。我會用【龍兄】提到的提問法,站在領導的位置出發,提出三個重要問題,給出三個參考方案,最后重申觀點和給出建議。
五分鐘即興演講,我不再像熱鍋里的螞蟻,內心焦灼。我會用【龍兄】概括的PREP結構,先拋出個人觀點,緊接著給出理由,并用自己或名人的案例支撐,最后回頭重申和加強觀點。
十八分主題演講,我不再像趕場子,走馬觀花。我會用【龍兄】概括的金包骨模塊,讓金句升華主題,用故事包裝思想,用總分總等骨架搭建邏輯。
一小時課程分享,我不再像當年高考,挑燈夜戰。我會用【龍兄】打造的八步法,宣告主題和三個錨點,逐個展開,每個錨點給出對應素材案例,最后重申主題和三個錨點。
總而言之,演講有套路。不論你是領導、講師、老師、員工、父母、子女還是路人甲,也無論聽你話的是領導、老板、同事、父母、孩子還是路人乙,只有經過思考和打磨過的話,才是對自己和別人最好的負責。
我相信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以上三點,持續去做,90天,180天,365天,730天……3650天……總有一天,臺下的我依然我手寫我心,依舊珍惜每一次說話機會,臺上的我會神閑氣定、淡定從容、揮灑自如、樂享其中。
文章來到這里,接近尾聲,這是距上次萬字文后再次在簡書寫文,就如巴金說過:“我之所以寫作,不是我有才華,而是我有感情。”我也如此。
說了那么多,如果你們決定擇一點來行動,我這五個小時的編輯很值得。對此刻的我而言,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也不是知道和做到之間的距離,更不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而是以上的用心沒能讓你產生行動。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