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間,認識到了自己的固有認知及性格,并且意識到這其中的一些問題。真是倍感慶幸又開心。
母親是位性格非常的獨立的女強人,在她的教育與影響下,我也形成了獨立、自尊心強、執著等類似標簽貼滿身的女孩,凡事靠自己。漸漸地,思想里只有自己,把自己的情感、悲傷、痛苦都裹蔽在堅強的外殼里,時間長了,竟獨立到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豆蔻年華時,喜歡過一個男生,是我的同桌。那種感覺就是看到就會心潮澎湃瞳孔放大,聊天就會覺得心有靈犀、不點也通的那種。不巧的是,這個心儀之人的家庭條件非常優越,我強烈的自尊心里時時泛起日后備受欺辱的預想(現在看來,我他媽的真是想太遠了),不能大方地與之談情或說愛。或許還有其它原因,但這就是我的原因。結了疙瘩的感情磕磕絆絆,最終沒能朝朝暮暮。心里的傷疤一痕又一痕,還是認為這是最好的結果。然后,在以后的許多年里都不會笑了。
2013年畢業,在浩浩蕩蕩的畢業大軍中,真的難以脫穎而出,再加上帝都戶口政策的種種限制,加之種種有待。想在北京立足,那就得拿戶口。不否認,我喜歡北京,我想長期地生活在這座城市,那就首先要立足,也就是說要拿戶口。從我的角度來說,我根本不稀罕這個戶口,也不明白為什么人們都為了一個戶口不假思索。與戶口相比,我更想找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做自己喜歡的事。但現實有豈容我這般自由、隨性?在痛苦、糾結、提心吊膽的重重夾擊下,我也聽高人指點,最終找到一份有戶口的工作。但痛苦卻有增不減,因為除戶口之外,我實在沒辦法愛這份工作以及周遭環境。于是,繼續和自己較勁。
2014年秋天,結婚剛剛不到一個月,突然接到父親肺癌晚期的消息。沒有太多經歷的我心痛到臥床不起,但是哭不出來。次年正月初五,父親去世,還是沒有哭。其實我當時是這樣想的:父親不在了,家一下成了一個散攤子,如果我也哭哭啼啼的,那只剩下母親一個人扛這個散攤子了,我不能讓母親獨自一人扛,而是要與她分擔,所以我不能哭。也許是太過刻意地強調堅強,那段時間竟忘記了悲傷。
2015年,父親去世后的第5個月,經歷了“辭職難,難于上青天”的悲壯事件后,我終于從體制中走出來,進了一家自己喜歡的教育IT公司。那一年,我聽到最多的一個新詞是“有魄力”,也才發現我干了一件在大家看來都很有魄力的事。其實我哪里是有魄力,我只是知道自己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因此而固執到不能將就,必須要走。
拿到offer的那天,我感覺到我的心在笑,而且笑開了花。因為愛,所以愛,我想好好做這份工作。是挺想干出一番事業來的,啊,心好大啊,潛臺詞是,覺得自己太慫,不夠自信。2016年,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和學習中。白天工作、晚上學習、白天工作、晚上學習,如此非常投入地往復循環著,沉浸其中,不能自拔。也缺少和同事的交流。
2017年年初,工作中是有一些自信了,但是不幸的事情隨之而來。在沒有備孕的情況下,想當然地懷孕了,并且想當然地認為沒事兒,沒事兒,結果竟失去了與我的第一個寶寶共度此生的緣分……孩子沒保住。在得知結果的一瞬間眩暈淚崩,不愿接受結果,面對現實。但內心強大又明事理的我很快地安慰好自己,準備在懷孕的路上從頭做起。
好的,這就是我過去3+x年里所經歷,每一件都風輕云淡地過去,每一件都壓得我喘不過氣。
碼字到這里,我這跌宕的3+x年算是歷史了。而這些歷史事件卻慢慢地形成了過去以及現在的我。
1太過獨立,非強不能,非獨不立,給自己太多束縛,無論是人、情感、認知或行為;
2也許是過去這些事情太過承重,以致我必須專注處理,慢慢地總是著眼于一處,沉浸其中;
3悲傷消極的情緒沒有合理發泄,常常沉溺與過去的,悲傷的情感中;
4不食人間煙火,情商低到太平洋海底。
真慶幸,最近發生的一些小事,突然意識到這些。我想我要做出一些改變了。
1擯棄“非強不能、非獨不立”的思想,這個世界很美好,接收世界的贈與;
2著眼多處,不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給自己太多條條框框的標準,靈活多變;
3多關注周圍,而非沉溺于過去,這不,春天又來了,呵呵;
4不是不再堅強,而是我不想堅強地那么累了。
簡單地說,我要減少束縛,隨機應變,關注當前,靜心沉淀。
2017年,讓節奏慢一些,再慢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