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理學角度說為什么孩子一定要自己帶!

春節放假期間,除了親人們之間濃濃的情意帶給我深深的感動之外,哥哥姐姐們的小寶貝們也是那么輕柔的觸動了我的心弦。

大侄女,幼兒園大班,美人胚子,會跳各種舞蹈,還是今年他們幼兒園元旦晚會主持人。

大侄子,幼兒園中班,帥哥一枚,顏值擔當。

小侄女,就那么靜靜的看著,心就能被融化。

姑爺家的大孫子,剛剛出生就這么有范兒,這個鮮活的小生命,歡迎你來到這個世界。

……

除了這些賞心悅目的面容外,觸動我最深的就是,當我抱著還不能走路的小侄女,給他指著他爺爺給她買的畫冊,說:這是太陽公公!并拉著她的小手手,放在了太陽公公所在的位置。松開手之后,我反問到:太陽公公在哪?你猜,發生了什么?她居然就找到了太陽公公,然后沖我一樂!哇塞,瞬間被折服,記憶力和辨別能力這么好嘛?之后我又給她指:小老虎,小獅子……她總是很樂意的聽我教導(呲牙)。后來又抱著她給她指墻上的小公雞,福字等,她總是反饋給我一種很樂意接受的信號!

而她的爺爺奶奶,給她教的最多的就是怎么“恭喜,恭喜““拜拜”等一些簡單的動作,【沒有指責長輩的意思,只是想在這里做個對比,還望擔待(捂臉)】,不經感嘆孩子接受到的知識面之匱乏,惋惜小侄女錯過了學習新知識、探索世界的黃金時期。

回到家后,聽到公公婆婆給亮先森說,意思是想讓我們早點打算,早點要小孩,讓我們不要有負擔,說以后小孩他們可以幫我們帶!

媽呀!頓時感覺又掉進了一個大坑,新媳婦剛娶進門就談孫子的話題,這樣真的好么?再說有了剛剛我小侄女的強烈對比,以后有了孩子不自己帶,說啥我也不忍心啊!(捂臉)

回家后趕緊翻了翻相關的書籍,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啊!為了你的小孩,強烈推薦你看完此文,并建議你如果以后有小孩,一定要自己帶,而且也要做好和孩子共同成長的心理準備,也就是要不斷的學習新知識代謝自己,不然你家的小孩可能真的就輸在起跑線上了哦!


嬰兒期是指個體從出生到3歲的時期,它是兒童生理發育和個體心理發展最迅速的時期,是人生發展的第一個非常重要的里程。新生兒是指從出生到1個月的嬰兒。

人的生命從受精卵開始,約經歷280天的胎內發展,這稱為產前期。個體產前期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即胚種期(0~2周)、胚胎期(3~8周)和胎兒期(9~38周)。胎兒末期做好了出生前的準備。

嬰兒的學習是指在環境中獲得經驗,由經驗引起行為的變化。嬰兒生來就有學習能力,這是來自先天的生物學準備。現代研究表明,嬰兒活動的最早表現是在胎兒末期。這個時候可以接受語言和音樂等外界刺激物的刺激作用,從而獲得一定的經驗。出生后,在對其施加同樣的刺激,會對有關行為產生影響。所以說,嬰兒學習最早發生的時間是胎兒末期,這個時候爸爸媽媽一定要做好胎教工作吆。

嬰兒學習能力的主要有以下表現:

一、模仿學習

國外研究發現,出生兩天至二十天左右的新生兒就能模仿人的面部表情。如在成人和嬰兒互看時,成人伸舌頭,嬰兒也模仿著伸舌頭;成人張嘴,嬰兒也跟著張嘴。跨文化研究表明,嬰兒的模仿學習能力具有普遍性。模仿是先天排定的嬰兒的重要學習手段。

【所以,作為爸爸媽媽,更要不斷學習,接受新知識,在和孩子互動時,要多做開發大腦的動作并刻意的讓孩子模仿,以此來不斷提高孩子的各種能力】

二、條件反射學習方式

研究表明,嬰兒出生后數天就能建立起條件反射。最早的條件反射是新生兒對母親抱起喂奶姿勢做出食物性條件反射,將喂奶姿勢變成乳汁即將到口的信號。

三、偏好新穎刺激的學習方式

將同一刺激不斷地重復呈現給嬰兒,嬰兒對它的反應強度越來越弱。乃至不再注意。這時呈現給他一個不同于前者的新刺激,嬰兒的反應強度馬上提高起來。

這就是嬰兒注重并偏愛新奇事物的學習能力,這種學習能力是與生俱來的。


嬰兒的認知發展

嬰兒的認真包括感知覺、注意、記憶、思維等認識過程。嬰兒期是各種認知能力發展最迅速的時期。嬰兒通過感知覺獲取周圍環境的信息并以此適應周圍環境。嬰兒感知覺活動不是被動的,而是主動的、有選擇的心理過程。

嬰兒的感覺發展包括視覺技能的發展、聽覺技能的發展。

(聽覺是嬰兒從外部環境獲取信息,認知和適應環境的重要手段。嬰兒的聽覺發展包括聽覺辨別能力,語音感知、音樂感知和試聽協調能力)

嬰兒的知覺發展包括:跨感覺通道的知覺、模式知覺、深度知覺

跨感覺通道的知覺是指嬰兒將從不同感覺通道獲得的信息整合起來的知覺的能力,它是多種感覺形式協同活動而產生的知覺,最明顯的表現形式:手眼協調和試聽試聽協調。

模式知覺是指嬰兒在知覺一個圖形時,不僅知覺到它的各個組成部分,而是能將這些部分知覺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如人臉圖案)。這種知覺能力是通過“視覺偏愛程度”揭示的。

吉布森用“視覺懸崖裝置研究嬰兒的深度知覺。如圖所示的表面為鋼化玻璃板,在右側緊貼玻璃放一塊方格布,看上去如同平面床一樣,左側的方格布放置在玻璃板1米多深處,這樣眼睛看上去像懸崖一樣,實驗的主旨是考察嬰兒是否敢于爬向左側。

圖片來自網絡
結果發現,約從6個多月開始,嬰兒就有深度知覺。后來的研究進一步表明,2個月的嬰兒也對深度不同的刺激有不同的反應(如心率變化)。這說明嬰兒的深度知覺不太可能是后天經驗的產物。


近年來發展心理學研究表明,新生兒、嬰兒具有了不起的反應外界刺激和適應環境的能力。當人們發現嬰兒具有驚人的感知覺能力時,便驚呼“新生兒并非新手”“有本事的嬰兒”。更學者認為,“感知覺發展在嬰兒期已完成”,并認為嬰兒感知覺發展的關鍵期在出生以后的頭3年。

嬰兒期是個體感知覺發展最重要的時期,也是感知覺發展最迅速的時期,更是對兒童感知能力發展的干預和訓練的最寶貴時期。


嬰兒的注意發展

嬰兒注意的發展趨勢主要表現于注意內容的選擇性:

1、 受刺激物外部特征的制約。傾向于注視他們天生偏好的圖形(如人臉圖、靶心圖)和適合人體接受水平的刺激物(如光亮、中等強度的聽覺刺激等)

2、 受知識經驗的支配。容易注意與已有經驗不相匹配的新異刺激,能夠進行主動探索。

3、 注意受語言的調節和支配。語言的產生和發展使嬰兒的注意增加并拓展了重要的領域。這可以使嬰兒按詞匯名稱、言語指示乃至任務的要求調節自己的注意指向。


嬰兒的記憶

長期以來人們普遍認為記憶發生在嬰兒出生后的新生兒期,近些年研究發現,人類個體記憶發生的時間是胎兒末期。

在12月之前,嬰兒的記憶主要是情緒記憶和動作記憶。12月之后,感知動作開始內化為表象,并具有了一定的符號表征功能。并且他們開始逐漸掌握詞匯和母語的基本語法,并能與人進行相應的言語交流,于是這個階段的嬰兒記憶發展的主要內動便提升到表象記憶和詞語記憶為主導的水平。

研究還發現,9~12月的嬰兒就能將食品、動物、交通工具等分別歸類,這種分類能力的出現,說明嬰兒具有加工整合信息的能力。

近年來,我國學者探索嬰兒問題解決行為的特點與發展,結果發現,8~11個月嬰兒的問題解決過程經歷三個水平:其一,無效嘗試;其二,有效嘗試;其三,無須嘗試而直接成功,同時也發現嬰兒解決同一問題的方法策略也隨月齡增長而發展。


嬰兒的言語發展

言語在嬰兒認知和社會性發展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對兒童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同時言語發展也是嬰兒心理發展過程中最重要的內容之一。

嬰兒學著發音時,先經歷簡單的發音階段,此階段嬰兒以發出基本韻母為主,甚少有生母。此后進入連續發音階段,也叫作多音節發音階段,嬰兒能夠連續重復地發音,這個階段開始主動地用發音引起成人的注意,并能夠通過發音與成人進行有往來的“交流”。之后進入學話萌芽階段,嬰兒能將不同的音節連續發出,出現了聲調的起伏變化,聽起來是在說話,只是沒有明確的意義和指向,這是言語發展的一個重要的準備階段。

嬰兒在1~1.5歲之間掌握第一批詞匯,其數量在50~60個左右,3歲兒童的詞匯量增加到1000個左右,此時基本能掌握母語的全部發音。嬰兒最初只能說出簡單句,到2歲左右時開始說出復合句。

嬰兒的詞匯是從所熟悉的事物名稱開始,所涉及的詞匯范圍有人、食物、玩具、動物、交通工具等,并且嬰兒理解的詞義與成人不盡相同,或擴大詞義,或縮小詞義,或部分與成人的理解重疊。

成人和嬰兒的言語交往,實際上是語言教育課,教育活動需要適應對象的接受水平并能夠促進其發展,內容要貼近他們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一般限于眼前的事物,如對孩子正在做的事情進行指導或作出評論,也可要求孩子說出事物的名稱、特征和功能,亦或向孩子指出他正在操弄的各個物體之間的關系等。

同時也要注意,在和嬰兒在言語交流時,要想引起嬰兒的注意和興趣,必須采取誘導注意的方法,如叫他的名字——“小剛,這是大汽車;運用感嘆詞——“哎呀!快看,這是紅色的花”;也可調整說話的語調——有時提高音調,有時用耳語等。

在嬰兒交流時,也要選擇適合的技巧,如句子要簡短,且基本上合乎語法;語速減慢,這要靠增加停頓,而不是靠每個詞的發音拖長;也可以重復多次表達同一個問題等。

在于嬰兒進行言語交流時,也要注意采用互動方式和促進發展的策略。首先要把孩子看做是與其對話的交談對象,為了表達情意,對話時還應輔以姿勢、游戲、演示、示范等活動;還要注意與嬰兒進行問答式對話,當孩子說出單詞句和雙詞句時,成人應把他說話的內容加以擴展和引申,如孩子說“爸爸班”,媽媽就要說“爸爸上班去了”。

兒童言語交往能力的發展是與生俱來的言語學習潛能與后天教育相互作用的結果。促進兒童言語發展,首先要提高他們的認知能力,通過多種形式增加與兒童交談的機會等,把先天提供的言語發展的個能性轉化為言語發展的現實性。


許多研究都表明,1.5~2.5歲的嬰兒是掌握母語基本語法的關鍵期,到了3歲末基本上掌握了母語語法規則系統。也就是說,兒童在出生后的頭3年就基本掌握了人類的復雜言語。

看完這些研究之后,你是不是也跟我一樣,對“小孩一定要自己帶”有了新的認識,對嬰兒驚人的學習能力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有了全新的認知,也意識到了孩子出生后要如何給孩子更寬泛的學習氛圍的重要性!

從胎兒末期-3歲,孩子都需要她的父母尤其是媽媽有一個龐大的知識庫來滿足她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除非你真的覺得孩子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能滿足你的小孩的這些需求,如若不是,自己的孩子還是自己帶吧,物質上盡量富裕,精神上一定要富足!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