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選自:《少有人走的路1》 ?【美】M·斯科特·派克(M·Scott·Peck)P.78---80
?
? ? ? 迄今為止,不曾有誰給“愛”下過真正令人滿意的定義,這就足以證明“愛”的神秘了。有人把愛分成許多種:肉體之愛、精神之愛、手足之愛、完美的愛、不完美的愛,等等等。在此,我冒昧地給所有愛的種類,下一個相對完整的定義盡管我深知這樣的定義不可能完美無缺。我的定義是:愛,是為了促進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斷拓展自我界限,實現自我完善的一種意愿。
? ? ? ?首先,愛與非愛最顯著的區別之ー,就在于當事人意識和潛意識中的目標是否一致。 ?
? ? ? ?其次,愛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愛,意味著心靈的不斷成長和心智的不斷成熟。愛在幫助別人進步和成長的同時,也會拓展自己的心靈,使自我更加成熟。
? ? ? ?第三,真正意義上的愛,既是愛自己,也是愛他人。愛,可以讓自己和他人都獲得成長。不愛自己的人,絕不可能去愛別人。
? ? ? ?第四,愛需要付出努力。由于愛是不斷擴展自己和他人自我界限的過程,所以,愛意味著我們要不斷付出努力,去跨越原來的界限。愛不能停留在口頭上,而要付諸行動;愛不能坐享其成,而要真誠付出。我們愛自己或愛某人,就要持續地努力,幫助自己和他人一起獲得成長。
? ? ? 最后,愛是一種意愿。我之所以用“意愿”來定義愛,是為了讓它與一般的“欲望”有所區別。并不是所有的欲望都能夠轉化成行動,而只有強大到足以轉化成行動的欲望,才能夠稱為意愿。想愛不等于去愛,愛的想法不等于愛的行動。真正的愛是行動,是一種由意愿而產生的行動。愛一個人卻沒有付諸行動,就等于從未愛過。同時,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在付出愛的時候,在為了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貢獻力量的時候,一定是出于自覺自愿的選擇,即主動選擇去愛,而不是一種被動的強迫。
? ? ? ? ? 人們80%的煩惱來自于感情和金錢,而感情中“愛與不愛”又是主旋律,“你到底愛不愛我?”“寶貝,媽媽(爸爸)愛你!”“你為什么要這么做?因為我愛你!!”......
? ? ? ? ?“愛”是什么?沒明白“什么是愛”就不知道“為什么愛”、“如何愛”、“愛什么”。
? ? ? ? ?“愛”是自覺自愿自發地為了促進自我和他人不斷完善心智而努力相互擴展自我界限且能長期保持的一種行動意向。
??例如:你和你的伴侶,下意識中想讓對方變得更好,在一起彼此更輕松,而互相接受對方一些自己原本不能忍受的習慣(擴展自我界限,俗稱“磨合”),然后不斷因為對方的不接受而有意識地去改變自己,讓自己成長(再次擴展自我界限),這就是一種“愛”;
? ? ? 你和你的孩子,有意識地放手,不過分關注、控制、占有而使其順從,而是發自內心地尊重這個獨立的個體和靈魂,認可和肯定對方,為了促使對方成長,不斷讓自己變好,有原則地包容一切不完美,這就是“愛”。
? ? ? ?2017年11月的一天晚上,孩子睡著了,老婆拿著自己的新發現過來:“老公,你看這個APP,還能測試我的口語,還可以給你每個發音打分!”“喲!拿來玩玩,是有點意思!”“我進去他給我測了一下,說我是level 3,,最高水準是level 8,可以出國深造托福100分的水平!”“這么厲害?如何才能成為level 8呢?”“買課程學習,課有點貴,499半年,每天都要打卡......”“買!只要你想學習就買!”“好,謝謝老公!”
? ? ? 到現在,老婆打卡200天左右了,又續費了半年,第一個半年的學費因為她的各項學習指標達標返還給她了,關鍵是,認識10年的我們,我從來沒見她早于七點起來過,為了每天打卡,為了提高學習效率,為了不影響一天的工作,早上五點半起來,先把每天的學習任務完成,最重要的是:無數次我下定決心早起學習和鍛煉,制定過無數計劃,可是總是無疾而終,因為老婆每天的早起也被帶動起來了,和她一起起床,一起學習,也堅持下來了!
? ? ? 原來我學什么我關注什么老婆都沒有興趣,現在她學習的APP中有每天一篇英語外媒新聞,她發現自己對于外語信息的好奇度高于中文的,不懂的就來問我,或者一起長見識,我們的共同話題越來越多,加之大家都保持著這種昂揚地學習熱情,開始學習更多的東西,她又給自己買了投資理財課,我也抓到了自己的知識的聚焦點:教練技術,互相看對方也順眼多了,生活中也少了曾經經常出現的溝通不良的現象。
? ? 老婆改變了自己,開始擴展自己的自我界限,和我原有的自我界限產生了交集,而她的改變也讓我主動的擴展自我界限,我和她都因為“愛自己”(學習以提高自己)而促使自己“心智完善”相互擴展了自己的自我界限,使得我們的公共部分越來越多,“愛”就在我們之間漸進地持續下去,這讓我想起了馬云爸爸的一句話:“ 最好的夫妻關系是互相培訓的相處”。相互扶持、相互促進。
? ?因此, 著迷不是愛,著迷是放棄自我,是用不斷重復、揮之不去的思想形成一種心靈上的安全取代心中的某種恐慌;
? ? 上癮不是愛,上癮是身體和精神上對外界的一種定期依賴,所以依賴也不是愛,它是上癮和著迷的一種表現;
? ? ? 控制和強迫不是愛,那是以愛之名的一種權力的爭奪;
? ? ? 欲望不是愛,那是意識和潛意識中的某種沖動,來去都很快。 ? ??
如何讓自己“懂得愛”呢?注意,是“懂得什么是愛?”不是“學會愛”,“學會愛”是一個終身的課題!
鑒定:問自己:是否自愿?習慣了、將就、強迫都不是“愛”,是發自內心的一種意愿;
提升:把愛的高度上升到:“讓彼此都變好,心智成熟,不斷進步”;
改變:人唯一可以完全控制的對象是自己,努力擴展自我界限,為完善自己制定計劃和目標;
協同:讓你愛的對象和你一起參與進來,感受那種“愛”和“改變”帶來的回饋。
? ? ? ?相信我這種“改變自己”進而可以“改變世界”的力量,相信我這種“讓自己變得更好”的強大影響力,我自己就是一個受益人,它是一個由“愛自己”惠及“愛他人”進而“真愛”的絕佳路徑。 ??所有為“愛”努力的人們,你們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真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