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想講一個發(fā)生在我身邊的真實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位年過半百的老師傅。這位老師傅是給我家裝修的木匠,每天下班,只要有時間,我和老公就會去新房看一看裝修的進展。經(jīng)常會遇見這位老師傅,每次見到他,都是灰頭土臉,沉默寡言,對于他,我只是覺得很辛苦,雖然早已年過半百,但是為了生活,為了孩子卻還要在外邊漂泊打拼,實屬不易,除此之外,再無其他的感覺。
一天,我和老公照常去了新家,推開門,我們沒有見到做木工的老師傅,卻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雜亂的工具旁鋪了一張包瓷磚的硬紙殼,上面用毛筆寫了一首小詩,筆法剛勁有力,內(nèi)容感人肺腑,字字珠璣。感慨之余,我們又看到了另一個硬紙殼,仍然是一首小詩。我們反復讀了幾遍,張大嘴巴感慨萬千。一連串的疑問撲面而來,這是誰寫的?難道上油工了?還是木工寫的?為我們裝修的人居然是這樣一位高人?我們好榮幸!又好慚愧啊!
無論環(huán)境多么惡劣,生活多么不如意,拿起筆,整個世界都是他的!
“操斧碌碌為柴米,持筆辛辛補油鹽”為了生存,他只能忙忙碌碌,茍且的活著。但是他又沒有自暴自棄,他用精神的富足填補生活的空缺,在這個物欲橫流的世界,有幾個人能做到他這種灑脫呢?
這首詩寫了他不得志的一生,一直奔波在外,處處碰壁,熬白了頭,卻還要繼續(xù)奔波,還好有他的小夢想,吟誦詩篇聊以慰藉。
這位老師傅有太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我們大多數(shù)人的工作生活環(huán)境都比他優(yōu)越,物質生活條件也比他富足,但精神生活卻遠遠不如他,我們該向老師傅學習,不管我們的生活多么貧乏,永遠別忘記有一顆富足的心。
當生活給你壓力給你打擊,你要告訴自己其實還有很多有意義的事情等著你去做,不要被眼前的不順蒙蔽了自己。去做自己認為有意義的事情,你的愛好你的小小的夢想,試著向美好踏出一步,這就是詩和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