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經意間走進了那間雜貨店,如果不經意間收到了第一封信,如果不經意間發現了這種與過去的奇怪連接,你會怎么想?又會怎么做?
《解憂雜貨店》這本書真的是擺在了各書店的熱銷書位置啊,似乎好像也在網上被各種推薦,之所以到現在才買來看,第一,我沒怎么看過東野圭吾的書;第二,我不確定這個題材適合我。我真的是很少看小說的類型。
這本書我才剛剛開始看,但決定每一篇都寫一篇讀書筆記,即使可能當我看完整本書,會有其他的什么感受。但我依然希望可以記錄這種心路歷程。
看完第一個故事,我就很想知道,在翔太、敦也和幸平來這里之前,是誰在回答問題?回到月兔生活的那個過去,浪矢爺爺也沒有在回答大家的問題了么?他和他的店明明是上過雜志的店,難道就這樣破敗了么?當然,任何一個小說,如果我們質疑他的假設我們也就沒法繼續欣賞下去了。所以拋開不管了。
任何人站在月兔的位置,都會內心無比的迷茫與痛苦吧,一邊是最愛的人,一邊是很重要的機會。但當我們看完月兔投下的最后一封感謝信,才明白她似乎完全沒有理會這三位未來人所給出的建議,而是在不斷的交談中逐步的正視真實的自己。只有我們從心底接受我們所作出的決定,我們才能坦然接受最終的結果。
月兔說問題并不是出在男朋友那一邊,而是自己在逃避,希望借助照顧男朋友的名義來逃避如何訓練都提不上去的成績。而她第一封信說談論的煩惱卻是她參加奧運會是男朋友的夢想,如果她不積極訓練,男朋友將會更加生氣。也就是她在開始咨詢的時候就試圖把自己放在了一個被迫的第三方,試圖把所有的問題推給別人。
我們在生活中遇到進退兩難的困境時也總是以為自己很難,被迫做出一個選擇,而任何一個選擇似乎都是將引領著自己走向最后的后悔。一次次的對話,會讓我們更加正視現實環境也更加確信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想法。
最終月兔小姐的男朋友還是去世了,最終月兔小姐也沒能入選奧運會出征隊,最終那屆奧運會日本沒有參加,似乎都是最壞的結果,然而因為做了自己最想做的事情,月兔小姐是坦然的接受了所有的一切,這是一個美好的結局。
迷茫是因為我們真的看不清,看不清這個世界的大趨勢,更看不清自己的內心。所以做任何事情都在想另外一條路會不會更好?將來的我會不會后悔?
我前幾天得出一個結論,我說我不管現在做什么事情,我覺得將來的我都會后悔。當我看完這第一篇的《回答在牛奶箱里》,在想,也許我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我現在做的一切都不是我發自內心想要做的事情吧?
是么?
可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