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第28屆柏林園征文,所有內容均為本人原創。)
? ? ? ? 中原的秋,怕是來得太過急匆匆,以至于正在享受著綻放的朵兒們好似被冷空氣做了樹脂的琥珀,定格不動。轉眼再看枝干,已然枯癟。就在前幾天,墻角的爬山虎還紅得很耀眼呢,熱切得像迎來青春一般。
? ? ? ? 夕陽的光溫柔而毫不吝惜地傾灑著,誰也想不到,就是這抹不傾國也不傾城的日光,引領著它們,一步步破土、汲取、綻放、枯萎,最后再回到土里去。潤物無聲的篤定,讓每一個結點都界限模糊卻痛而徹骨。
? ? ? ?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我們習于遵從祖祖輩輩留下來的社會行為和習慣,行走在幾乎零挑戰的人生軌跡上,我們十分清楚自己的舒適區在哪里,就好像窩在沙發里,久久不愿離開,更不愿承認那種舒適感是我們墮落的溫床。
? ? ? ? 夜幕漸漸落下,幾乎沒有聲音的,來自身體的山崩地裂正在發生著。再普通不過的一棵樹,更不值得一提的一枝干上,弓身到幾乎折疊的蟬樣子有些可笑。它將從自己的軀殼里抽離。你見過涅槃嗎?我想也不過如此吧——鼓足了一股勁的它撐破了原來的自己,輕薄透明的羽翼張開的瞬間,蟬宛若一個勝利者在享受全世界的歡呼聲。
? ? ? ? 腳下的落葉險些滑倒了我,我詼諧地以為那是作為一片葉子最后的尊嚴。
? ? ? ? 蟬小小的身體該有多痛???左手傳來的陣痛讓我不自覺地這么想。因為天生的骨骼缺陷,讓我的左手在身體成長期經受著長時間的痛癢而無法擺脫。
? ? ? ? 這讓我形成了一種潛意識——痛感與成長并行。當然,這并非真理。但在這個時代,痛,足以成為成長的一個標簽。因為我們的身體、精神嚴重的需要斷舍離:切斷所有自己翻出來的實際是借口的退路,割舍對于手機、臥室、父母親人的依賴,遠離不必要的信息轟炸……這些,都必將觸及到你我的痛點,所以最需要的,是源自于內心的定力。而定力的根源在于,對自身目標的明確性——類似于蟬一定要脫殼去感受飛翔的那種命數般的目標。
? ? ? ? 孟子有言“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成長,大概就是從容地扔掉你所擁有的,去觸碰以前我們眼中的牛鬼蛇神,遍體鱗傷地練就更高級的段位。近來很火的“小戲骨”系列導演潘禮平在采訪時談到:他會讓小演員們事先經受長時間的專業訓練,開拍之前卻又叮囑演員們忘掉所學習的東西,用最為本真的情感去表演。才能呈獻給觀眾如此自然卻又純熟的一幀幀畫面。賴聲川導演的話劇《暗戀桃花源》演繹了幾十年,新版中的演員何炅在談到表演感受時也說賴導在導戲時要求排演了上百場的演員們“忘了”自己,這讓他原本生氣又膽怯,卻在后來收獲了許多新的感受。
? ? ? ? 舍棄本身并不會痛,痛的是舍棄的實際載體,因為那或許是我們的舒適度和安全感的全部包含。但倘若蟬不愿舍棄陳舊的軀殼,就將永遠無法體會飛翔和成長。
? ? ? ? 被消磨了的光景也一定長在了我們的身體里,不試著沖破它,就會被困囿,漸而被時光反噬著消磨。蛻也許是陣痛,也說不準會痛很久,但那種痛感終究會被更加閃耀的勛章掩蓋,所以今天,你,還躲在舒適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