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迷上李娟了,她的文字和她的經歷都讓我著迷,真的,作家翻來覆去寫的其實還是自己,自己的經歷,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想象。
《冬牧場》是李娟的第一部約稿書,講述李娟跟隨哈薩克牧民深入阿勒泰南部冬牧場的生活點滴。
在看《冬牧場》之前,看了《我的阿勒泰》以及《走夜路請放聲唱歌》,清新的語言,講述阿勒泰的生活瑣事。李娟寫來寫去離不開阿勒泰,是阿勒泰這片廣漠之地給了她寫作的源泉,然而她不屬于阿勒泰,她只是阿勒泰的一個外來者,一個漢人。
她在阿勒泰是漂泊。
有人問李娟,寫散文需要什么樣的環境?是心的漂泊還是身的漂泊?李娟回答她寧可不要這些才華也不想再漂泊了。
當我們高喊“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時候,我們還活在純粹的幻想中。李娟看了太久,漂了太久,她寧可不要這些才華來換取安寧。
然而,這些都是我們幻想出來的命運已經錯過的一種選擇。
讀《冬牧場》覺得很孤獨,李娟的孤獨,還有生而為人的孤獨,以及人與人之間不能互相理解的孤獨。有人在豆瓣評論說“看完書之后總覺得李娟和居麻有一腿”,這個短評是點贊數最高的。(居麻是李娟跟隨去冬牧場的牧民男主人)。這種人與人之間或故意或無意的惡意猜測,促進了我們的孤獨。我不敢向別人講述太多關于自己的事,因為害怕最后自己講述的那些私事成為別人控制自己的理由。
我對別人的不信任來自我對人性的不自信,對自己的不自信。而這也是我在人群中沉默的原因,因為當不講述自己的時候,我不知道還可以講述什么。我不想討論別人。
李娟注定是無法安穩了,原來是因為生活而漂泊,以后會因為文學而漂泊,在漂泊中找到創作的源泉。
其實還是蠻羨慕她的,我想逃離人間的蠅營狗茍,去廣闊的大地,我想沉默,想貼近自然,更甚于和人的互動。
最后分享書中的兩段話:
春天接羔,夏天催膘,秋天配種,冬天孕育。羊的一生是牧人的一年,牧人的一生呢?這綿延千里的家園,這些大地最隱秘微小的褶皺,這每一處最狹小脆弱的棲身之地……青春啊,財富啊,愛情啊,希望啊,全都默默無聲。
天空下最大的靜不是空曠的靜 ,不是歲月的靜 ,而是人的靜啊 。人終究是孤獨又無法泯滅希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