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編輯|趙曉梅張看看
攝影?|楊菲朵[微信公號:菲朵夜間飛行]
在我內部
有另一個
微弱的人
在呼喊
在召喚
召喚他自己
這是25歲離去的海子留給世人的詩句。
不僅僅是這個孤獨的天才詩人有過這樣的呼喚,其實我們每個人在脆弱、無助、彷徨的時候,都曾向內張望過,呼喊過,尋找過。
是的,我們內在都住著一個孩子,他們因為傷痛而拒絕長大,有很多“否定”的負面情緒和能量。
同時這個小孩子也很天真,有著無窮無盡的好奇心,表達欲和創造力。
他們的存在是為了讓我們探尋自己的來處。
因為只有經由那些黑暗和傷痛,只有認清了內心的牢籠,才能離開它。
千年暗室,一燈即明。
我們都擁有一個缺少愛和鼓勵,需要聆聽,需要擁抱與安撫的內在小孩;同時我們也是自己充滿愛,擁有智慧與力量的內在父母;他們是我們內在空間的兩個意象,就好像一枚硬幣的兩個面。
只要回頭,就會發現,原來他們可以用愛連接,因為它們本就是一體的。
每個人內心都深藏著一個內在小孩,他是映照現在的我們的一面鏡子,我們必須穿越時空找到他,才能看清我們的來路,并且走好之后的旅程。
烏實
41歲,“心探索”創始人、董事長
“手.心”能量療愈特訓師
“OK” 教養家庭親子教練
一直致力于心靈成長、內在探索的旅程。
愿以熱愛的工作,為人們、為世界創造
幸福、喜悅和與成就。
新浪微博@烏實
微信公眾號:宇宙留聲機
描述自己的內在小孩時,都會從童年說起,或許那是源頭。
小時候,父母工作忙,獨自在家的我常常隔著玻璃窗看著屋外的孩子們追逐打鬧。已經忘了當時是不是愿意和他們一起玩耍,還只是習慣于遠遠的觀望,就像習慣了沉默,默默地數床欄桿上的木紋,墻上的斑駁。在非常的年代,向不相干的人說多余的話,是不安全的。
當然,那個沉默的小男孩也樂于作惡作劇,找些有趣的新鮮事情打發時間,有一次敲敲暖氣管,竟聽到有人回應,那應該也是像他一樣被關在屋里的孩子吧。因為一有機會,總是惹麻煩,哪個老師喜歡不聽話的孩子呢?
就是那個看上去沉默寡言卻調皮頑劣的小男孩,在許多年之后,將我塑造成了一個慣于徘徊在安全和危險邊緣的人。
有人覺得我老實可靠,有人覺得我離經叛道,有人覺得我穩重保守,有人覺得我果敢超前。
或許我只是在自己覺得安全的時候撒點野,又在一個陌生的環境下成為一個冷靜的旁觀者而已。
邊緣是狹窄的,在邊緣上行走,需要很好的平衡。每當我想倒向任意一邊的時候,都會覺得更累。但我仍舊妄想倒向某一邊,然后又擺擺手,重新站直了。就像在落日中跳動著躍躍欲試的心,又在清晨里唱一首傷感孤獨的歌。
假設當年那個小男孩站在窗邊張望,孩子們向他招手,他飛奔下樓和他們打成一片,沒人限制他的言辭,沒人拒絕他的表達,也沒人總是覺得他做得不夠好,然后他安全地長大了。他會是什么樣呢?也許更優秀,也許更平庸,誰知道?
但在這個深夜,聽著排簫和手鼓演奏著神秘的歌,當我試圖穿越歲月,帶著深藏在我內心的小男孩一起回到過去,看記憶紛紛散去,一切重新來過,那些勇敢與脆弱,堅強與迷茫,傷感與歡樂,全都推倒重來。這一刻,我知道他會對未來做出哪些選擇。
陳思思
26歲,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
新浪微博@angel_CC殿下
我的Little CC很叛逆,因為從小到大,沒人告訴過我,其實做自己就好。所以,一直在約束與管教中長大,明明好動貪玩,卻要被迫當個好學寶寶端坐在教室書桌前;明明討厭語文寫字,卻被逼著練字帖;數理化最頭疼,不是不努力,可考到低分一定會吃竹筍炒肉。
Little CC常常對我抗議,她想當個勇士。她說,為什么一定要考清華北大?為什么一定大家說什么好就被命令去爭取什么?為什么要成為畢加索和梵高?梵高不也是離世后作品才值錢的嗎?難道只是開心畫畫不好嗎?
我知道你不聰明,不高挑,不美麗,但是我想讓你穿自己的衣服,我喜歡你畫上的自己有著湛藍的眼睛。
現實是,Little CC眼睜睜地看著我和很多孩子一樣,成了孝教寶寶,做了沉默規矩的好學生,害怕被戴著壞學生的帽子,所以從不敢穿奇怪的衣服,只是顏色鮮艷一些,裙子只肯剪短一厘米。
為此,叛逆的Little CC常常就像奈良美智筆下的小女孩一樣,又可愛,又憤怒,又生氣,又傷心。
撰文|孟想
孟想
32歲,心探索雜志創始主編
塔羅師,雙魚座;
生于山野、長于山野的野孩子。
新浪微博@孟想
微信公號:女巫劑量
野孩子,今夜我為你流了許多許多的眼淚,為著我的愧疚,也為著你的悲傷。人們現在看到的我是俄羅斯套娃中最外層的那個,你是里面的哪一個,我分不清。印象中你還停留在十七歲,十四歲,七八歲,四歲,或者三歲。
實際上那些能認出你的人屈指可數,每當他們跳出來說,嗨,野孩子!我就已經在心里默默流淚了。因為他們透過層層疊疊的外殼認出了你,也認出了我深埋著的天真和悲傷。
野孩子,我現在過得不錯,無論正在經驗著什么,我知道自己深處有著某種確定感,或者說力量,面對許多事兒,我不害怕。但我仍舊知道你的憂傷。
當我看向你的時候,你并不看我,坐在角落,或者是家鄉野外那個長滿青色麥苗的土坡,你仍舊是沉默的,沒有笑、也沒有眼淚。
最先的時候你也哭過。在小山村里,冬天漆黑的夜晚,堂屋里炭火明明滅滅,大人們圍坐著說話,說著說著鄰居老頭兒就會說,你是爸媽不要的孩子。黑暗中,你撅嘴、生氣,發誓不再跟他說話。
有時候父親來看你,然后偷偷走掉,你最初在后面跑著追,可自行車實在太快了。后來就只是在他離開后,低著頭,用手指頭摳門框上斑駁脫落的紅對聯兒。有時候硬硬的漿糊碎屑會扎進指甲縫里,疼好幾天。
是從那個時候開始,你就不再說話了嗎?很多時候我想看清楚你的臉,你的眼睛,我想你跟我說話,甚至當我伸手去摸你的頭,你都躲開,倔強地,發誓與一切人隔絕。而我就只能這樣一直看著你。
上小學三年級時,每個周末你都背著書包走好幾個小時的路,到縣城東邊的醫院去看住院的母親。那個醫院有著許多高大的楊樹,一種奇特的氣味兒,以及一個脾氣不太好的女醫生。
夜里你和母親睡在同一張床上,她說床太小了,你下次不要來了。你心里暗自生氣,還有一點點受傷,但下一周,還是會走很遠的路去看她。我現在都無法想象,你曾是那樣地眷戀著她。
還記得許多許多次的爭吵和暴力。父親酒醉后滿屋的杯盞碎裂,被摔壞的掉了腿兒的椅子,母親的抱怨和哭泣,有時候打得太厲害了,她就倒在冰冷的地上呻吟,滿身污漬,衣衫撕裂,有時候還帶著血。
我看見你去扶她,抱她,傾盡全力,但很徒勞。有時候她哭著哭著沒有了聲息,你就忽然害怕起來,走過去用手試探鼻息,怕她死去。你那時候最為害怕的就是她會死去,每次都守著她,困得不行也不敢去睡。
我無法想象那時候你的沉默和冷靜,也無法知曉它們背后深藏著的恐懼和悲傷,換做現在,我也不知道自己該如何承受。但十二、三歲的你,替我承擔了這一切。
曾經有那么一些時候,我真的不知道如何對待你。我在感情中的那種執著和渴求,其實只是想要有一個人替我來擁抱你。那是因為我自己的力量不夠吧?
傾盡全力想要讓你這個沉默的小孩扭過頭來看我,想要看見你的笑,就像最早的那些年,你在山谷里跑來跑去,黑黑的野野的,爬樹上山下河摸魚,笑起來眼睛只剩兩條縫。那就是記憶中你最初的樣子。
宇宙中的星辰起起落落,撥動我們的命運之輪,而生命就是這樣不斷經歷磨難和獎賞的過程。那些不為人知的孤獨與溫暖,黑暗與悲傷,歡笑和眼淚,都漸漸成為力量與勇氣的累積,成為你知我知的不可言語的永恒印記。
到如今,我可以張開雙臂擁抱你,有力量帶你走出那個墻角、離開那片憂傷的麥田,你是不是愿意跟我一起?
我最近看到了一句詩——即使跋涉千山萬水,依然剔透晶瑩。說的是一塊石頭。但我知道,它說的也是我們的心。而我,真的要帶著你走很遠的路。因為遠,我們也沒有必要太趕了吧。
撰文|楊菲朵
楊菲朵
39歲,獨立攝影師
廣州禾田書房創始人之一
十幾年來堅持用攝影和寫作記錄
并探索女性內在成長
新浪微博@楊菲朵
小菲,今夜想起你,竟生出一些陌生的滄桑感。這兩年,我懷著委屈默默疏離你,漠視你,偶爾為拋棄過去的自己而感到內疚。我和身邊的每一個人說話,媽媽、爸爸、婆婆、丈夫、孩子、可就是沒有尋找機會和你說話。
小菲,我曾經因為太急切想要看到你成長,反而對你太苛刻了,現在也是,我不曉得該和你說些什么,才能讓你不抗拒我。
小菲,夜深了,我還沒有睡。此時正背對著他們,丈夫和剛一歲半的兒子,母親也在隔壁房間里休息。兩年來,常常感覺疲倦。像此刻這樣,沒有睡又不被人需要的時候非常好,又可以短暫地屬于我自己了,這真是一種如釋重負的走神。就這樣,生活在幕布的另一側展開了,最最靜好的心愿和最最激烈的掙扎并排躺著,生命充滿了駁論。
在這樣的時刻,我會想像眼下這份生活沒了我的存在依舊能夠照常進行。是的,我不止一次想過逃跑。但我不能。有一些人生課題必須去面對和學習,否則一切領悟都是虛幻的、沒有用的,前功盡棄的。我想做一個好妻子,一個好母親,雖然我愚笨地常常搞砸這一切。
兩年前,我用文字整理了自己的潛在人格,大約有十個那么多。我試圖看見你們,了解你們發生在我內部的事情。其中年齡最小的就是你,名叫小菲的五歲女童,這是爸爸為你起的乳名。你曾經是一個幸福家庭的小女兒,也是我生命中第一個獨立出來的人格。你說話細聲細氣,頭發柔軟而卷曲,總是喜歡穿那條淺藍色碎花的連衣裙,裙擺鑲著一條玫瑰色的小細邊。
后來,我們的幸福家庭破滅,家人四散,而你拒絕長大成人,年齡永遠停留在五歲那年的夏天。炎熱的午后,你一個人,沒什么表情,默默地坐在秋千上蕩著夏天。
你總是幻想著重回子宮,內心怨恨著父母將你帶來人世。在我之后的成長道路上,你時不時要來破壞我、誘導我、革命我、說別人的壞話,試圖將我從復雜的成人世界中拉回去,試圖將我從婚姻關系中拉回去,你成功了一次。
你和我內在的其他人格互相作用,互相抑制,不容我獨處。為了平衡你們的關系,讓我的肉身不至于發瘋,我使盡了渾身解數,用盡了自己不多的智慧,在這個過程里,我倍受孤獨、偏執和內心糾結的折磨。
也許我最大的問題,就是太想看到你成長,而總是抵抗你的孩子氣。
如今我結婚生子,但內心依然隱藏著巨大的黑洞。這種孤獨感是無法言說的,我甚至很少再寫,沒有辦法寫,寫下來很麻煩,因為在日常生活里真實的內心會傷人,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愿意承受。
是啊,人們怎會愿意接受自己的家人時刻想逃跑的事實,他們會認為我薄情寡義,內心冰冷。在我們的文明里,很少人會關心你內在的混亂與成長的關系,人們只在意你臉上表現出來的態度。
親愛的小菲,蕩秋千的女童,每次想起你的樣子都覺得心疼。若你不想長大做一個世故的大人,就安心做你自己,我為曾經過度的渴望成長向你道歉,一定是由于我太軟弱了,想用貌似成熟的樣子去討好別人,以此來獲得更多的關注與愛。但我此時已懂得感恩,當肉身日趨老去,頭腦中充滿了世俗和疲倦的煙火氣息,內心還擁有一個天真柔軟的你該是多么慶幸的事情。
這樣的內在變化,是我從懷孕到養育一個孩子的過程中領悟到的。在此之前,我從來不知道,孩子的干凈和真誠,在一個復雜的世界是多么令人感動。我終于理解了你的叛逆和抗拒,理解了你的內在戰斗。
小菲,我和你,和我生命中其他的人格,各自做出了選擇,生活在這里或那里,此時或彼時。
沒有誰更強大,沒有誰有更多智慧,沒有誰意志更薄弱,沒有誰受的恩惠更多、委屈更少、福氣更完滿。我們是同一個自己,仿佛是一個巨大的精密儀器,是螺絲釘和螺絲母的關系,所有的生命人格在這副軀體上缺一不可。
忙忙碌碌的生活里,就讓我們各自做著自己,各自修煉,各自成長,各自痊愈。
謝謝你,我愛你。
內在受傷小孩隱藏得越深,對我們的負面影響就越多,但他們同時也可以轉化為生命中的活力和幸福之源。
當我們無視它,它會帶來沮喪和疾病。當我們抗拒它,我們就危害了自己的快樂和熱情。如果一個成年人感覺生活失去了樂趣,那么一定是把內在小孩深深地鎖住了。
走近內在小孩,需要我們把注意力轉向當下的身心,與真實的感受在一起。下面請跟隨引導語,走近自己的內在小孩:
找一個可以休息、放松、不被打擾的時間和地方,關掉手機。準備一只筆、一個本子、一些紙巾,你可能會需要它們。
找一個舒服的地方坐下,挺直脊柱。深呼吸、放松、放松你的臉,你的肩膀,你的肚子,你的腿,
現在溫柔地把你的右手放在左胸心臟之上,并一直把他放在那里。感受到右手接觸心臟區域帶來的溫暖感,想像你的右手正在對自己說:“我在這里為你服務。我關心你。我在乎你?!保ㄖ貜腿?,用這種溫柔的態度來對待自己。如果你想閉上眼睛,就閉上吧)
現在慢慢地把右手放下。
現在想像你面前有一扇高大的木頭門,門是關的,但沒有上鎖。想像門牌上寫著“我的童年”。
你數5,4,3,2,1……
然后想像伸手去推門,門開了,你進入了童年,看到了童年時的自,多用一點時間……
你在哪里?那個孩子正在做什么?
無論你想到什么都是對的,那個孩子幾歲了?
他穿著什么衣服?他是什么姿勢?
試著看他的臉,他的眼睛,相信你的無意識浮現出來的東西,這個孩子想要從你這里得到什么?這個孩子相信你嗎?
(你也許喜歡閉上眼睛來聽這個引導語。不要僅僅注意自己想像的東西,要同時關注自己的感受。你感受到的東西也許是強烈的,也許是細致微妙的。無論怎樣,讓它們在你的內心擁有空間……)
現在你可以慢慢地讀下面的問題。在每一個問題之后,你可以閉上眼睛,讓感覺回到自己的身體,讓意識帶來意象和感受。不要太著急。
“你當孩子時感覺怎么樣?”
“你當孩子時開心嗎?”
“你最喜歡的玩具是什么?”
“你孩提時最好的朋友是誰?”
“你孩提時有哪些為難事?”
“你孩提時害怕什么?”
“你孩提時什么時候最孤獨?”
現在緩慢地再次把右手放在心臟區域。想像你和內在小孩坐在一起。請你緩慢地對內在小孩子說出下面這些話,并且真實地感知它們。每句話重復兩遍,慢慢地閉上眼睛,多用一點時間來感知它。
“你不孤單。我在這里為你服務”
“無論你感覺如何都沒關系”
“家庭問題并不是由你造成的”
“你應該獲得你想要的東西”
“你可以相信自己的感受”
“我愛你”
“讓我來照顧你”
“無論如何,我都不會離開你”
結束練習的時候,你可以把右手放下來,做幾個深呼吸,然后告訴內在小孩:“你住在我心里。當你需要什么,就告訴我。”
尊重自己內心受傷的小孩,就是看到他本來的樣子。他可能是一個男孩,也可能是一個女孩。他的年齡可能有變化,他的感情可能很細微,也可能很強烈,可能令人愉快,也可能令人討厭。
他的感情可能變化很快,也可能變化很慢。就像所有孩子一樣,他有一套與成人完全不同的價值體系。
如果你無法看到任何內在小孩的意象,也沒有關系。有些人很容易看到意象。有些人對情緒而不是意象更敏感。
這只是練習的第一步,我們需要多一些時間來建立與內在小孩之間的關系。
如果你真的想要了解自己,那么就能夠邀請內在小孩浮現出來。你要給他足夠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