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上推薦的書單,看到題目,以為會是一個類似《遺愿清單》那種在生命即將結束之前去完成那些還沒實現的愿望之類的故事,因為要湊滿減優惠活動的條件,就把這本書加入了購物車。
前幾天才打開書看,看到開頭布雷特沉浸在失去母親的痛苦之中時,以為這會是個她去完成母親還沒完成遺愿的故事。
可是整個故事卻都不是我想象中的那樣。
母親的突然離世,使布雷特的人生一夕巨變。母親將所有財產分給了哥哥及嫂嫂,留給布雷特的僅是一紙清單。只有在一年內實現清單上的所有夢想,她才能獲得遺產。
那是布雷特十四歲那年丟掉的一張紙,里面是她那年的愿望,被媽媽撿了起來并收藏好了,剩下的十個清單內容要布雷特在一年時間里去完成。
那張清單在布雷特看起來又幼稚又很好笑,根本都是不需要再去完成也是不可能完成的。比如那時的她有了相愛的安德魯,她覺得那時她的真愛,所以為了這份真愛,她可以放棄婚姻孩子,只要兩個人相愛就是一切。
可是,為了生存下去,她只能咬牙開始堅持。因為媽媽的遺產沒她一分錢的份,而且媽媽還辭退了她的工作,連房子都不能連續給她住三十天。
14歲時寫下的清單,如何在34歲去實現?她該如何在有限的一年之中,重拾兒時夢想,尋找自我與真愛?
一個母親的遺愿,開始了一個女兒難以置信的挑戰……
在這個挑戰過程中,她從被動地去接受,慢慢地轉為主動地尋找,經歷了一個痛苦的過程。她和去世的父親達成了諒解,和兒時的伙伴卡麗重歸于好,并且因著這個線索找到了親生父親,享受到了父愛。見到了同父異母的妹妹而投資了一匹馬。因為要搬離母親的家而有了一間漂亮的房子還收養了一條狗。找到了一份特殊教育的工作,認識了一批窮苦的人并且盡力去幫助她們。男友因為她不能得到遺產而出軌分手,她終于也明白了什么是真愛,并且堅持找到了真愛……最后終于完成了所有的清單,這時候的布雷特變得自信而充滿了魅力。
雖然,整個故事有點理想主義,也許是我們這個環境所無法實現的,可是這本書最大的意義在于尋找“真我”,雖然故事把所謂的“真我”定義在少年時代那些單純的夢想之上。
想起了自己的少年時代,肯定也寫過如此的清單吧,有些都是不切實際的想法,隨著歲月的流逝,有些散落在風中,有些被我們堅持下來,十四五歲我們做過的夢,很多人大概都記不得了。可是,那時的我們肯定是懷著最純真的心情去寫下一些現在看起來是多么幼稚的愿望?
這是個勵志的故事,也感動于一份深深的母愛。實現清單只是一個表象,找回小時候對感情的真誠,給自己一個改變的勇氣,大概是母親最想告訴她的吧……
我想,每一個人都需要了解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并且盡力去勇敢追求;善待他人,以純真的心態看待世界;珍惜真摯的友情,知心的愛人和溫馨的家庭氛圍。這些,就是本書的意義所在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