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過”,少過,少有過失。看卦畫,這是一只飛鳥。候鳥從不失信。
小過,中孚,兩卦互為錯卦,簡單講就是忠誠莊信,可少犯錯。有意思的是“小過”的卦畫是只飛鳥,喻為候鳥從不失信。中孚的卦畫反而是管住嘴少犯錯。兩者卦畫對調,但寓意也頗耐人尋味。
雷山小過,雷在山上響,古人說是候鳥的叫聲。
長男居上,少男居下。大哥哥帶著小弟弟,若無紐帶相連,大概會有兄弟疏離、失于調教之過。以中孚為紐帶,可保少過。
《第三次浪潮》曾提出一個觀點:農業、商業、工業三種文明對“誠信”的態度確有差異。農業倡安定,重誠而輕信;商業倡平等,重信而輕誠;工業倡實力,誠信基于實力相當。周易很平實,不談立場,不論階級,只講一點:中正誠信,少犯錯。每讀到此處,我常想到“無妄”。“少犯錯”意味什么,還不是該倒霉照樣倒霉。“中孚—小過”不是期望神明的恩寵、庇護,是你不喜歡犯錯,所以選擇了“中正誠信”而已。
【說明】
1、關于“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的理解
(1)于中為“孚”,于事為信。孚就是“我”之所信。信仰,能給我們帶來好處嗎?
(2)總有一部分人會選擇無固定信仰,因為他們發現固定信仰并不能帶來預期的回報,所以隨時根據預期回報率選擇新的信仰,美其名曰實用主義。真正的實用主義者笑了:我們有固定信仰,我們的信仰是有用即真理,和你們這些無固定信仰的家伙不是一伙的,你們就是一幫投機分子。
(3)大多數人對信仰持樸素的態度,好人有好報,謹守信仰道德,相信未來會有好報。
(4)如果守信的代價是慘遭殺戮,你還信嗎?有些人還是選擇信,因為他信的是真理。信,就去做,不做,信也是假的。
(5)孔子說: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信仰就是一個人所選擇的天理,也是不可回避的義務。做一個有信仰的人就是做自己,跟別人無關,跟成功無關,跟功利無關,我們做善事,不是為了別人,而是成全自己。“少犯錯”不是期望神明的恩寵、庇護,是我不喜歡犯錯,所以我選擇了“中正誠信”。
(6)無名氏所作:人能弘道要自覺,非道弘人應銘心。若是等道來弘爾,天譴就是道弘人。
2、從嘴(頤)開始,以嘴(小過)結束,12個卦講完了。修身之道,以度(大過)為始,以信(中孚)為終。“凡事都要有個度”、“人活著,不就是為了一個信嗎?”,相信大家聽到這兩句話,都特別想知道到底什么是“度”?什么才值得“信”?這個“度”和“信”,就是“大畜”的根本。
3、何為“大畜”?我們生來就有一顆被稱之為“人”的靈魂,但因受到蒙蔽,反而失去了它光滑璀璨的光芒,長成了牛頭馬面的怪模樣,其象為“否”。致良知無非讓我們重新過上“人”的日子,回歸那顆“人”的靈魂,這便是正本清源,原應如此,其象為“泰”。而致良知的過程也就是反復在“心”上體悟“信”或“度”的過程,“震”、“艮”、“巽”、“兌”代表四種人格緯度,但具體到你和我的“心”上,哪種才是最適合“我”的,永遠只有自己知道。經歷“坎”、“離”的磨練,我們不再口是心非,終于做到了表里如一,這就是找到了“頤”和“大過”的分寸。致良知,都是要在“度”字上去格,過猶不及,做到什么程度才是不過分。其實何止這八個卦,凡凡事事,我們不都是在尋找那個合適的“度”嗎?中孚小過,守住本分,即能少過,這是一種信仰,中庸之道就是古人傳承的信仰。
4、那信仰這件事也有度嗎?有。《易》曰:“小過,亨,利貞。可小事,不可大事。飛鳥遺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象》曰:“君子以行過乎恭,喪過乎哀,用過乎儉”。朱熹解讀為:此三者之過,皆小者之過。故可小事,不可大事。信仰這件事終歸是自己的事,默默躬行罷了。別動輒上綱上線,自以為真理的代言人,說到底,誰都沒有資格改變別人。孟子曰:人之患好為人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