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3步驟=深入研究+長期研究+獨立研究
一、如何進行深入研究?——更多研究是更少決策、更久研究 是更準決策。
1.1 研究深,是研究要有深度,要能觸及①基礎②根本
和創業者交流,特別是經歷劇烈變化的時間
全球商業進化史,研究不同的生態的物種演化,用全球的樣本來進行沙盤模擬
第一性原理,研究原理
1.2 研究透,全面、透徹,經得起時間考驗
逆向思維,質疑假設,把前提和假設想清楚
掌握更加全面的信息
尋找變化? → 質疑假設 →執行推演 →檢驗結果
需求端+供給端,更加準確的判斷
①需求端——消費頻次、消費場景(購買東西的真實意圖,背后才是深層次需求)
②供給端——人口結構、家庭結構的變化,看到宏觀的變化,洞察微觀的需求(情感、生活方式的變化)
二、如何進行長期研究?
研究周期越長,越能看到歷史演變,看到未來5-10-20年的發展趨勢。
投資機會有時間窗口,要能看到關鍵變化,抓住關鍵時點。因為,變化和創新,是讓原本稀缺的東西不再稀缺,打破這種稀缺的狀態是有時間窗口的。
關鍵時點,是大家看不懂的時候,少數創業者對產業變化的洞察,對價值鏈輸入的新的模式和價值。
關鍵變化,是環境的結構性變化,比如需求的升級、轉移;基礎設施的完善;生態位置的調整等等。
三、如何進行獨立研究?
【獨立研究】
重構一個條理分明的世界,從而投資人敢于質疑、敢于投重注
重構更清晰的經度+緯度
判斷和結論建立在①理性②系統③客觀的基礎上——財務報表拆解、管理層及員工訪談、閱讀大量書籍和報告
【獨特視角】
看一個公司創造的價值,不能簡單通過收入、盈利和利潤率來衡量,還需要看背后企業為社會解決的問題和價值,比如:
①阿里巴巴——把消費者和商家更好地連接起來——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②騰訊——遍及中國最廣泛的社交網絡——長期、基礎地滿足人們的需求
③京東——最后一公里——連接商品和消費者
【數據洞察】
數據不等于真相,真相往往比數據更復雜,真相是具象化的,數據是抽象的
數據本身沒有觀點
數據不一定有用
精確的數據,不能代替大方向上的判斷
數據反映的規律,僅僅是研究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