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上一篇文章寫了結構化思維金字塔如何正著用,這一篇講一下其倒用的方法,既擺在你面前一堆信息你如何提煉其結論。李秋實老師介紹了兩種方法。一種是歸納法,另一種是演繹法。
? 一、歸納法的應用
歸納法是一種從特殊到一般的思維方式,也就是說根據許多個別事物的特殊性來概括出同類事物的特征。所謂的同類特征既事物共性,找共性有兩種方法,分別叫描述性概括和行動性概括。
描述性概括:就是找出事物屬性的共同點。
如第一我在得到學習了華杉講透孫子兵法,商業洞察力30講,有效訓練你的結構化思維等。
第二通過007寫作打卡、閱讀同學文章及得到同學反饋來學習寫作;
第三學習注冊巖土工程師考試相關課程,來提升工程管理能力;
這三件事的共性是什么呢?都是學習;
行動性概括:就是找出事物結果的共性;
第一通過得到的學習讓我懂得了很多為人處世的道理,明白了如何與外界聯系,讓我更加了解了自己,及讓我更加了解了外界。這讓我有了高的幸福感。
第二通過在007寫作,讓我逐步提高了表達能力,既可以將感知的幸福表達出來。
第三通過學習注冊巖土工程師相關課程,讓我業務能力提高可以提高個人收入,來支撐我的幸福的生活。
所以事物結果的共性就是幸福感。
這三件事可提煉的結論就是學習可以提升幸福感。
? 要注意這兩種提煉方法得出的差別:
? 第一種概括的是事物屬性上的共同點;
? 第二種則是往前更進了一步,導向最終的結果。
二、演繹法的應用
所謂演繹法推理也就是大家比較熟悉的亞里士多德的三段論演繹 法,把思維的這個推演結構分為大前提、小前提和結論。
大前提,所有人都會死;
小前提、蘇格拉底是人;
結 論、蘇格拉底一定也會死;
當你說服別人的時候,使用演繹法提煉結論的方式會非常的適用。
比如,你想跟領導去申請加薪或升職,就可以選擇演繹的方法。
大前提,你可以羅列出公司最高級崗位的一些要求;
小前提,依據大前提的幾個方面,去列舉自己符合了這個要求;
結論,我滿足高級條件,可以勝任高級高位。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大前提一定要滿足無可爭議這個條件,否則說服就無法達到效果。
那么,什么是容易引起爭議的前提呢?有兩種:
第一種,大前提是主觀判斷。
第二種,在大前提中,羅列特別冗長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