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我拿著平安香吃過早餐來到泰山腳下,已無法記憶清楚當初杜甫吟誦這首詩時沒心的洶涌澎湃。岱宗為何?齊魯在我腳下,我憋著胸中的詩意不敢多言語,生怕在這濃厚文化圣地出了洋相。
說起泰山,除了五岳之首,我記憶里并沒有太多印象。但是在來的路上,遇上投緣的本地小姐姐,已經對泰山老奶奶和泰山的“國泰民安”之說,產生了由衷的敬畏之心。
中國古代傳說里,泰山是盤古開天辟地后,其頭顱幻化而成。所以自古以來,中國人就崇拜泰山,還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說法。況且自從秦始皇封禪泰山以后,泰山就作為歷朝歷代封禪祭祀,建廟塑神,刻石題字的好去處。
從遠處觀泰山,山勢重疊交橫,堆疊著厚重的石塊,山尖以蒼松、巨石和環繞的煙云交織成奇秀的景觀。因為泰山原是由斷裂、巖漿活動和變質活動,經過了漫長的演變過程才形成的,因所以現在也成為了世界級的地質公園。
沿著石階往上走,最先出現的就是古代帝王設立的多座廟宇,紅色的漆墻,還未進門就能聞見貢燭和敬香焚燒后的味道,院內虔誠祈禱的路人和平和的工作人員,也把“泰然處之”這個詞發揮到了極致。
我來的路上聽聞泰山上有29座廟宇,其中尤以泰山老奶奶所在的碧霞祠最受萬人敬仰。可能前世修來的福分,誤打誤撞,我居然趕上了一年一度泰山老奶奶的賜福日。不過小姐姐告訴我,如果能進自己的有緣殿進香,會比在泰山老奶奶跟前更靈驗。
經幡搖晃,日影生光。爬泰山的游客,有的三三兩兩聚成群,有的持杖疾走獨行,沒有太多的交談,在這場時間,耐力,心境,感悟的旅程里,我想,每個人都在一步一去中領悟的不一樣的泰山情吧。
都說,長路才是檢驗一個人的時候。就像大眾推崇的婚前旅行,同樣是一種考驗。在每一級青石臺階,走的快與慢,重與緩,感受每一步從開始的輕快到后面沉重到用意志去邁開。
我一直以為我是大山里出來的孩子,所以對雄山大川的興趣要從0開始加起,沒想到爬著爬著泰山,有種自己是井底之蛙的趕腳。拿出我翻越過得山川,除了部分高的出奇之外,顏值和內涵相加不能匹敵這“天下第一山”。
在攀爬的途中,偶遇大叔把爬泰山比作是“大病初愈”,經歷難熬的生病期,上了山頂,透亮的風穿過衣衫,帶來的絲絲涼爽的快感,會比杜甫那句“一覽眾山小”更來的貼切。
過了泰山十八盤,上了南天門。剛上的人會以為自己已經上了頂峰,其實坐在露臺上休息的時候,才會發現遠遠的背后,還有一條天街。
郭沫若有首詩叫做《天上的街市》,“遠遠的街燈明了,好像閃著無數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現了,好像點著無數的街燈。我想那縹緲的空中,定然有美麗的街市。”站在泰山之巔,平視高空中的陽光雨露,恍若一場夢,只等華燈初上,我們便可在街頭觥籌交錯,把酒言歡了。
泰山上多巨石雕刻,靠近玉皇頂的一墻大石壁上承載了數代君王的恩賜。有秦統一封的李斯碑,漢武帝大一統的無字碑,漢張遷碑,晉孫夫人碑,唐高宗武則天的鴛鴦碑。記憶最深的還有乾隆帶著他的母親甄嬛,這兩個擁有了最高年齡的皇室也曾多次登泰山,因為愛旅游而益壽延年。
沒有電視劇里的乘風破浪,長途跋涉后站在云層間,覽盡泰安城區繁華景色,在離天空最近的地方,烈日當空也不覺得炎熱難耐。艷陽下的山頂總比想象中的氣勢磅礴更為真切。在泰山頂上,才覺得心安的時候,哪里都不算流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