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的第三天,處在假期之中,時間寬裕又充足,是走親戚的第二天。與親朋好友的交流、溝通,以及清心、反思、遐想把自己帶入了另一種意境之中。總想悟點什么真知灼見,找點脫俗的感覺,不管怎樣,心得到了釋放,情緒得到了滿足。
作為教師,一介書生,似乎學習知識,寫作文章,有點紙上談兵的味道。和親戚、友人交流、溝通,在冥冥之中隱隱約約感到經歷的貧乏,眼界和格局都需要很大的提高。教師與外界的接觸少,交際面窄,渠道不多,在人文、社會科學等領域的不足和欠缺,形成為文字而文字,為學習而學習。經歷的缺失,認知的不全面,為形成一個全面的優秀教師起到了障礙。
毛主席當年要求知識青年下鄉,也就是給每一個青年提供一個成長、經歷的過程。生活的磕磕絆絆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親戚、友人的經歷是自己生活的真實寫照,作為旁觀者,去年和今年,他們一年的時間改變了很多的認知。工作、生活、家庭、人際通過事情,展現人的思想、意識、做事風格。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知道、明白的道理只有學以致用、知行合一才會發揮它的實際意義,只有做到成為事實,才不會是墻上畫餅,中看不中吃。
人的成長是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腳踏實地去踐行,才有說服力。吾日三省吾身,是在實實在在自律、自強基礎上做到的。高標準、嚴要求自己,自我監督、自我提醒,不至于使自己偏離初心軌道。換位思考、改變認知是提升自己的有效手段。世界是空性的,不存在絕對的對與錯,存在的只是你對這個世界的個人看法,你認為對的可能在別人眼里是錯的,同理你認為錯的在別人眼里也可能是對的。
我的世界我創造,我的人生我選擇,說明人的主觀能動性。求學、工作、生活、家庭等的經歷是在人生路上補充素材,完善自我。經歷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也是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突出表現。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志向,它就是一把尺子,隨時隨地去檢驗自我,修正、調整,時刻拉回到正確的軌道上來。
世界萬事萬物變化是永恒的主題,達爾文進化論曾經指出,生存下來的物種,不是最聰明的,也不是最勇敢的,而是最善于變化的。我們的認知很多人很長時間是固定的,有變化是甚微的,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之中。曾經的論證例子,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我們相互交換一下,你我還是各自有一個蘋果,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相互交換一下,你我都有兩個思想。身、語、意是一個完整的整體,相互合作,共同促進。首先要有改變自己認知的這顆心,然后付諸行動,堅持讓做到成為事實,不斷總結、反思,所以說經歷、改變認知可以加速人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