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想擇一城而終老,得一人而白首;不想我們只能套一世A股,還一生房貸。
我們都太過于急著過上標配的人生,三十歲之前買車買房結婚生子,工作穩定家庭幸福。對得起父母的蒼蒼白發,不枉自己皓首窮經啃了多年的書,然而標配真的是你整天瞎忙的借口么
????????????????????????????????????????????????????????????????????????????????????????????????????????????????????????????????? ——作者君
好久不見,最近在忙啥呢
在不,在忙嗎
最近忙不,有空一起吃飯啊
很多問候始于最近在忙啥,止于我先去忙了,我們好像一直都是很忙的。
“在忙嗎?”已經成為了我們的日常寒暄用語。
這個世界,可忙的事情太多了,結婚生子、樓市股市、社交網絡……忙得像狗,累得像驢,最可怕的是,睜眼一看,發現自己只是繞著石磨轉了幾圈——瞎忙。
可是你真的這么忙么
忙到已經沒有時間去思考了?
忙忙碌碌,忙總是與碌相對,過于繁忙等于庸碌。忙于應付各種瑣事,只是因為未得其法。
或許清空一下大腦,理清一下思路會更有效。
其實更多的時候,忙碌也是一種自我欺騙吧。
用忙碌的假象表示我很努力很用功沒有荒廢,何必呢,都是出來賣的,賣個好價錢才最重要好不啦,再忙也未必能讓自己漲價啊。
曾經觀察了一下,我一天都在忙碌的事情,早晨6:30醒了,打開手機刷一刷,7點了,洗漱吃個飯去圖書館8點整。
8點開始到中午12點,四個小時,每看書十分鐘開始發呆五分鐘左右,打開網頁瀏覽新聞,一刷半個小時沒了,聊個天,刷的到了吃午飯的時間了,吃飯+午休倆小時,下午兩點繼續到館坐月子,下午三個小時,看會兒書,好累好無聊,開始刷小說,一抬頭五點了,該去鍛煉了,鍛煉完吃完晚飯七點了,繼續端坐桌前,看窗外燈火闌珊,夜色無垠瞬間詩興大發,打開電腦開始寫文,些許自我感動的酸文,自我陶醉半天,終于寫好一篇無病呻吟傷感文,看看表快10點了,該收拾收拾回去洗洗睡了,出圖書館的一刻,夜風來襲,內心感覺充實的很,畢竟又在圖書館坐了一天,”學習“了一整天。
可是真的如此嗎,縱觀這一天的時間有12+個小時坐在圖書館,除去睡覺和溜達的時間,還有十個小時的學習時間。然而真正有效的學習時間卻不足一半!
人,需要努力,卻不需要忙碌。忙碌有時候和意義是相悖的。許多復雜的問題,需要平靜的心緒,持久的專注,靈感的造訪。
魏征給唐太宗寫的諫言里,就希望唐太宗“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讓百官效力,自己“盡豫游之樂,養松喬之壽”就好了,在魏征看來,一個君主積累仁德,保持自己耳聰目明、博采眾長才是最重要的。
唐太宗要努力讓自己清閑,以保持大腦清醒、能聽諫言,這不是一種努力嗎?反而讓你身心俱疲的,一定是需要警惕的。
瞎忙,或許是這世界上最失敗的事了。因為你四處奔忙,到頭來只是原地打轉。我們需要知道,什么是瞎忙,什么是真忙。
佛學里有個詞叫“精進”,什么是精進?即不退轉地改掉先天的毛病,自我提升。
你的忙碌對于你要達成的目標并無任何作用,你的忙碌不會讓你更值錢,那就是瞎忙。
你的繁忙搞垮了身體,怠慢了親人,疏遠了朋友,那就是是瞎忙。
想要不瞎忙,必然不能原地打轉
想要不原地打轉,唯有不斷精進。
“經營之圣”稻盛和夫,每天都要踐行他的六項精進:
一、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
二、要謙虛,不要驕傲;
三、要每天反省;
四、活著,就要感謝;
五、積善行,思利他;
六、不要有感性的煩惱。
當然,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有時候忙不忙并不取決于我們自己,但我們始終要知道——再忙,心不能忙,精進不能懈怠。
身體的忙是身不由己的,或許也是謀生所必須的。
但心靈的專注與安寧,認知的提升,這才是核心。
不逼迫自己,才有心得,有精進。
老舍說:“手腳越忙,心中越安怡,不久即成圣人矣”,而這樣的人,也不會想到“忙”字。
愿我們都能夠不再”瞎忙“,約上三五好友踏青去,飲一壺茶,研磨午后時光,方不負大好春光。
作者君? Mingjun? 北方某985高校在讀煙酒僧,寫過文,教過書,賣過菜。無車無房無對象,行走的社工人,未認證心理咨詢師,無人問津的自媒體人,寫過小說未成書,熬得一碗烏雞湯,不加砒霜不帶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