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成狗,倒頭就睡,我覺得挺有成就感,挺爽的,但是我怕心累。”我們常常聽到這樣的感慨,感慨者大多是工作認真,積極上進,看起來很有主見有思想的人。
“跟你沒法交流,哎,心累”說話者一邊說一邊搖頭,聽者扮作一副無辜狀,性格溫和點的,一臉尷尬笑,希望得到進一步解釋。性格急躁者,甩開凳子,咚地一聲坐下,那是無言的反抗,甚者,氣哼哼地瞪著你,嘴里嘟囔幾句,渾身上下溢滿不服氣的味道。
不論是同事間還是家人朋友間甚至是你去購物時跟一個陌生店員的交流,如果你有這種感覺,說明你病了。周圍人性格各異,交流方式各有風格,用詞表達自然也有不同,但是只要大家有一個通用語言,那么溝通應該是無障礙的,但是為什么你感覺心累呢?無非沒有耐心,不想過多解釋;不知道如何有效溝通,交流方式太過統一,不會因人而異,因境而異;最嚴重的病就是自我病,轉換千種表達方式,出發點都還是自己,沒有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用對方能接受的方式交流。就像跟一個不懂英文的意大利人交流,你對他巴拉巴拉一大堆流利的英文;就像你跟一個講話慢反應慢的人交流,你炮語連珠,他以為你在說繞口令;就像你跟只會咿呀嗯啊的小baby交流,你咿呀嗯啊,她就樂得不行,感覺找到同一頻道的人了;你給你家寵物發號指令,它就立馬作出相應的反應,那也是你們之間約定的交流方式。我們跟人講話最終的結果是想讓對方明白我們的話中意,那就以他們能懂的語言能接受的表達方式溝通交流,如此你也舒服他也快樂,心情美麗輕松,便不覺心累了,不信試試看。用對方的交流頻道去交流,看看你的病能否好轉。
姑娘跑過來跟我說:“我又想辭職了”
“為什么呢?公司氛圍不喜歡還是工作內容不感興趣”
“都不是,我也不知道怎么了,就是感覺心累”
姑娘畢業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剛起步的小外貿公司,姑娘加班加點干了一年多,從來沒有抱怨過心累,今年4月份換了家公司,在廣州的CBD上班,還沒轉正,聽到她說想辭職,著實感覺有些許驚訝。
姑娘的這份工作不用常加班,她累的原因是有很多東西要學,但是一個都沒開始學。她說時間不夠用,討厭擠地鐵上班。她病了,生活中沒有自我,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唯一的藥是行動,她卻拒絕了,還在迷茫不得心累的圈里打轉,沒有自己生活的重心。
我們有很多人都是這樣,是別人成長的觀摩者,點評者,一種成功者的姿態評判他人正在做的事情利弊,還專業得不要不要的,但是跟深閨蜜友掏肝掏肺的叨叨時,感慨社會現實,生活太累,無法活出自我,才華橫溢卻無伯樂欣賞。某一天,發覺自己曾經觀望批判的行動者收入翻了倍,興趣變成了事業,心里一下就空了,慌了,心塞心累。這樣的人真的病了,自己的生活依附在別人身上,自己的時間精力花費在批判別人的身上,滿肚子想法,卻始終不用行動讓想法出生落地。心累又怎樣,那是無病呻吟,那是虛偽那是借口,怕人看出你的懶惰。
曾經我也心累,我也病了,我求醫問藥,開了一個叫行動的藥方,專治迷茫綜合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