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芳華》是我和家屬近日特別抽空去看的電影,確實感人,很多的鏡頭我都為之動容到哭泣,可能我確實喜歡這樣的題材的電影,以及這樣塑造的人物角色。
? ? ? 我喜歡《芳華》的原因或許和大多數人不一樣,當銀幕落下帶給我的不是青春易逝的感慨,而是對電影人物悲劇的經歷感同身受。
? ? ? 何小萍是整部電影里最觸動我的女角色,她是一種悲劇的代言——隱忍的悲劇。
? ? ? 生活給她壓力,讒言給她逼迫,她反抗過,但沒有堅持,她選擇了逃。生父接受勞改使她處處被排擠,母親再嫁他家把她逼成家中外人。她不堪屈辱,從家里逃到了文工團。而在文工團里,她仍舊逃不過異樣的目光。沒有人關心她為什么一定要趕著拍那個軍裝照即使用偷軍裝的過激方式,沒有人關心那個縫在襯衣上丑陋的海綿究竟是誰的惡作劇,只是迫不及待地往她頭上扣屎盆子。林丁丁說為什么她不開口跟她借,她怎么開得了口,對一群背地對她指指點點,表面也不客氣的所謂戰友。
? ? ? 她真的怕極了,在本該肆無忌憚、釋放青春的芳華里,她謹言慎行地像一只沒脾氣的貓。
? ? ? 而她的隱忍什么也沒換來,組合舞的時候男生嫌棄她身上過人的汗味不愿和她共舞,在文工團這些年即使天賦過人也從未有上臺露面的機會。她活在影子里,她越來越像一個影子,她都快習慣了這樣的生活。
? ? ? 而她最終還是走到了人前,不為自己,而為了劉峰,她開始去反抗這一切。
? ? ? 劉峰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是一個大家眼中無好事不作的標兵。他幫她掩蓋尷尬的身世,他在她尷尬的時候替她解圍,他在她痛苦的時候陪伴左右,他沒有嫌棄她這塊燙手的山芋,相反,他選擇成為了她的肩膀,不為情欲,只因善良。在劇中穗子的話也將這解讀為一種善良,但我覺得這不僅僅是一種善良,這是一種感同身受。
? ? ? 為什么這么說?劉峰似乎是個光芒萬丈的人,但他其實也是一個悲劇。因為他太好了,好的像一個神,以至于常人的七情六欲在他身上就是個笑柄,是一件遺臭萬年的丑事。他對林丁丁愛得太隱忍,他小心翼翼的,他害怕一個邁步就會毀了他心中的女神。
? ? ? 他敢愛不敢言,在難得的芳華里,他是另一只唯唯諾諾的貓。
? ? ? 他開始“反抗”他的光芒比何小萍更早,因為時機合適,在那個夜晚,所有的氛圍都有了,真該有個故事的點綴,他抱了林丁丁。而他等來的是什么,是林丁丁為開脫自我的惡意抹黑,他苦笑著不得不釋然了這一切。
? ? 他不愿背著“猥褻”的黑鍋,被“知錯不改”的重大過錯為借口下放到下面的聯隊。他收拾東西的時候何小萍去看他,他走的時候何小萍執意送他。在他離去的背影里,何小萍的心在凋零。因為她知道劉峰被冤枉的真相,因為她赤裸裸看到了“逃避真我”所付出的沉重代價。
? ? ? 為什么這么說?倘若劉峰敢于去反抗旁人強加于他神圣的外衣,即使因為善良而做好事也不過分壓抑自我,讓人性有釋放的空間,那么旁人便不會真以為他是個“神”,也會體諒他“為人”本就該有的情愛。
? ? ? 何小萍又何嘗不是呢?倘若她一開始在家庭遭受排擠的時候就勇敢地表達自己的需求,在一開始偷軍裝被發現的時候就敢于為自己解釋,那或許旁人也會意識到她是一個“常人”,也會有渴望被“尊重”和“理解”的需求。
? ? ? 有人會說在那樣的情景反抗又怎么樣呢,可能什么也改變不了。但反觀不反抗又怎么樣呢?一樣是悲劇的結局,卻連斗爭的權利也未曾使用。
? ? ? 不作為的悲劇是一種更大的悲劇,因為在自尊上,你更對不起自己。
? ? ? 或許是因為惺惺相惜,或許是因為被照料過的感動,何小萍愛上了劉峰。在劉峰離去的刺激下,她開始了她的反抗。她撒謊不愿為這個重創了她和劉峰的團隊解圍,放棄了上舞臺永遠的機會,離開文工團,成為了一名隨軍醫護人員。在戰爭無數死難的刺激下,她本就脆弱不堪的心更是千瘡百孔。一方面她憂心著上前線劉峰的安危,一方面她心疼著每一次軍車帶來的橫七豎八死傷的軀體。
? ? ? 她不知道那些死傷的軍人到底值不值得為這不知何時而來的盛世買單,付出他們僅一次的年輕生命;就像她也不知道劉峰告白的舉動到底值不值得,讓他本該燦爛的芳華變得遍體鱗傷,她同樣不知道她自己。
? ? ? 人生接踵而至的苦難終于壓垮了她緊繃的神經,戰爭結束勝利與榮譽到來之時,她瘋了。而劉峰呢,向死而生的他終究沒有出現在歌頌亡士的歌詞里,也不可能被林丁丁心不甘情不愿地唱誦。繼腰上之后喪失一條右臂的他,還得在這世上繼續茍延殘喘著生活。
? ? ? 他的烈士夢破裂了,正如何小萍的舞臺夢。盡管他們都曾擁有過風光——一個是曾經榮譽數載的標兵,一個是最終無奈替了A角被稱頌的勇士,但他們呢,對這樣的榮譽,可以說渾然不覺。如今的他們瘋的瘋的,殘的殘了,那些過往的贊譽,不是很可笑嗎?這對他們而言從不是一種贊譽,而是更深遠的折磨。他從未想過去爭取什么頭銜,她也從未想過在那一刻成為所謂英雄。他們一個不過在執著踐行心底的善,一個不過被迫推上“斷頭臺”而不辱使命。僅此便被歌頌,又是多么地諷刺呢?
? ? ? 人之初性本善,果然是之初才常有,之后都是萬里挑一;人生命運掌握在自己手里,果然都是荒誕之談,英雄只出現在需要的時刻,無關意愿。
? ? ? 好人有好報都是童話故事里的結局,好的人若不被歲月中的蠅營狗茍之輩同化,便是落得身體殘疾抑或心靈殘疾的結局,這真的發人深思。
? ? ? 電影中的一個細節更是耐人尋味。在電影末穗子的自述中提到,當她再見到劉峰和何小萍的時候,他們安靜的,默默的,話不多,無意與人相爭。而最開始的時候劉峰是個多么熱心而且熱鬧的人呢?? ?
? ? ? 但這不該解讀為一個悲劇,這應該解讀為一種自我成就的喜劇:當別人不懂你的善意,當別人不理解你的苦衷,你就安安靜靜地觀察著這個世界就好。不必再成為別人所以為優秀的人,只當一個內心平靜、遁入桃源的隱士,給自己留一片清凈。
? ? ? 至于何小萍呢,她整個一生都是一副沉默寡言的樣子。最開始無人聽她訴說,到后來不必跟人訴說。她的生命中最終淘洗留下劉峰,就是她最大的幸福。因為這個男人悲劇的一生與她一拍即合,即使經歷有所差異,但感受不約而同。
? ? ? 心寒而平靜的兩個人,經歷過逃避與反抗,終究坐在一起握著手,偶爾低語幾句對方才懂的話,就安安靜靜的,就默默無聞的,成就他們內心深處,剛剛開始的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