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騰的人聲,穿梭的人影,這是我們的食堂。是的,我們不用諱莫如深,即使經過那樣多次的訓練,一旦放松,它仍會回歸原本的面貌。畢竟是一個幾千人的大食堂,主體還是那樣活潑熱鬧的孩子們,讓它徹底安靜下來,可能性不是很大,盡管我們一直在努力做出改變。
我就坐在這熱鬧的中央,每日冷眼旁觀。時間長了,居然從中瞧出來一些東西,那是令我驕傲和自豪的。二下的末尾,因為我們整個年級的隊伍之龐大,孩子年齡又最小,于是不可避免地,成為學校的典型,對的,你猜對了,負面典型。嘿,這有什么可驕傲的呢?別急,真正的重頭戲在下面。
食堂的盤子,碗,勺子是不銹鋼的,而不管是老師,孩子,都是將勺子隨手一扔,仿佛玩投壺游戲般,咣當,咣當,咣當,而常坐在空盆兒旁的我,成為“第一受害人”,耳膜每日經受著這樣的洗禮,不堪其擾。終于有一天,我實在忍不住了,是呀,不想“死亡”,就必須“爆發”。中午吃飯之前,我進行了一個小小的“飯前教育”。
“孩子們,老師這兩天頭疼的很,知道為什么嗎?”
“為什么?老師生病了嗎?”
“沒有,因為我吃飯坐在最前面,大家扔勺子扔碗的聲音吵的我頭疼······所以,明白過會該怎么做了嗎?”
“放勺子輕輕放!”
“不僅是勺子。”
“還有盤子和碗!”
“嗯,真聰明!”
剛開始的第一次很順利,孩子們一個個小心翼翼地放勺子,好像手里捧著絕世珍寶,生怕打碎了。放碗的時候更小心。因為放碗的桶很大,為了不發出聲音,許多孩子都需要彎下腰去將碗放到桶底。這一次午飯過后,我進行了一次小小的“表彰總結大會”,大力贊揚了今天的表現,并且給孩兒們戴了一頂“高高的帽子”,稱贊他們是食堂文化的守護者,他們的一舉一動已經展現出了不同于其他人的美好品德,我們是獨特的,我們是驕傲的,諸如此類,把孩兒們哄得高高興興的,人人都感覺自己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從那頓午飯起,一天,兩天,三天,一個星期,一個月,甚至這次開學之后,班里孩子幾乎人人保持著這一舉動。偶爾有一兩個沒做到,也會有班里其他孩子小聲嗔怪,甚至“嚴肅教育”。漸漸地,我吃飯時,不用抬頭,光聽往盆兒里放勺子的聲音大小就能判斷出是我們班的孩子,還是其他人,而且從沒出過錯。而且屬于我們班孩子特有的那個動作,放碗時那深深的彎腰,甚至讓我覺得那像是對一種文化的虔誠信仰,相當于信徒的拜頌。并且更令我欣慰的是,孩子們的舉動也會影響到他人。看到我們班的孩子輕放勺子,接下來的好幾個其他班的孩子都會受到感染,輕輕放下,或者學他們彎腰放碗,這也算一種美好的傳遞吧。
我不禁感嘆:吾家有兒初識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