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過了30歲還沒結婚,就很難嫁出去了。
今天拿這樣一句三姑六婆常常掛在嘴邊的話來終結第五章。
首先,回顧一下前面說的論證過程中的幾個要素:論題、理由和結論。
這句話的結論是:女人過了30歲還沒結婚,就很難嫁出去了。那么可以推斷它的論題是:女人過了30歲還沒結婚,是不是就很難嫁出去呢?
理由如下:
一、年老色衰,競爭不過年輕漂亮的小蘿莉;
二、女人要嫁比自己年齡大的男人,如果女人自己本身年齡就大,則選擇的范圍就大大縮小;
三、30歲往上走生孩子的風險更大,產(chǎn)后恢復也更難;
到這里,就是一個完整的論證了。
那么,價值觀假設和描述性假設在這里該怎么用?
既然這是一本教你如何懟人的書,我們就要學以致用,視乎三姑六婆的親疏程度,以這樣一句溫柔的話開頭:
大姨/大姑/二大爺阿,有一句話我不知當講不當講……
首先,要想讓“年老色衰,競爭不過年輕漂亮的小蘿莉”這個理由成立,有一個暗含著的假設是:假設年老色衰和小蘿莉是競爭關系的,而競爭,就是要假設適婚男性的數(shù)量是小于適婚女性的,并且適婚男性都是更喜歡小蘿莉的。
其次,女人要嫁比自己大的男人,這本身就是一個假設:假設所有女人都覺得,嫁給“比自己大的男人”這一個擇偶條件,比其他所有擇偶條件都更重要。
最后,“30歲以上存在生育風險”,要想證明一定會導致“30歲以上未婚女性結婚難”這個結論,里也有一個假設,就是假設:適婚男性都認為“生育風險”比其他擇偶條件更重要。
至此,我們拋出價值觀假設和描述性假設的定義。
價值觀假設也叫價值觀傾向,是一種暗含著的,沒有明說出來的,關于世界應該是怎樣的假設,它一般是關于“我認為什么更重要”的假設。
描述性假設是一種暗含的,沒有明說出的,關于世界過去,現(xiàn)在,未來是什么樣的假設。它一般是關于“我認為什么是什么”的假設。
由此可見,理由一暗含著描述性假設,理由二和理由三暗含著價值觀假設。
寫到這里,我一直說這本《學會提問》是教我們?nèi)绾螒蝗说模鋵崳覒摼汀皯蝗恕边@個詞給出我自己的解釋。
我們在接受一個觀點時,常常通過“直覺”來判斷我要不要同意,而批判性思維是“直覺”的一個替代品,通過對對方觀點批判地理解,我們多半會得到三個結果:
一,我同意你的觀點,不僅如此,我還知道你下了這樣的結論是基于如何的價值觀,有哪些沒有明說的假設,你的價值觀和我是如此的契合,我們簡直有聊不完的話題,認識你人生真是太美好了。
二,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不僅如此,我還知道你之所以得出這個觀點背后的原因,如果你是一個“開明人士”,或者我們可以就這個話題暢快地辯上一整天,從此結下了思辨的摯友。
三,我不同意你的觀點,而你還在喋喋不休,顯然是早上沒吃藥就出來了,這時我就會溫柔地對你說:有一句話我不知當講不當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