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所有人走上職場的時候,都希望能夠成長起來,希望能夠做出一番事情。但是,我們總是缺乏正確的引導,和思考。如果說在學校里面,尚有老師和教材,在職場上,幾乎只有高深莫測,必須被揣度的老板,和各行其是的同事。大多數(shù)同學的職場建議,只能從網(wǎng)紅那里獲得——呃,同學你研究過寫職場建議的網(wǎng)紅的背景嗎?
今天寫這篇文章,是想糾正大家的一個誤區(qū),一個嚴重的誤區(qū): 將看書作為在職場上學習的一種主要方式。這時會讓我們走上一條錯誤道路,且發(fā)展非常慢的路徑。
熟悉我的同學可能要反駁了,你這個學霸貓一年看好幾百上千本書,卻讓我們不看書。我有必要先做一次聲明:首先,閱讀對我來說,從來都只是for fun,所以我只是把別人談戀愛看劇的時間拿來看書而已。老年人娛樂。其次,我是絕對不會看,如何做好營銷,如何做好管理,如何創(chuàng)業(yè),這類書的,至于原因,我后面會講到。
任何事情,要成功的方法,基本遵循以下幾個步驟:
(一) 定義你要達到的目標
(二)搞明白你所擁有的幫助與資源,從而設定方法與路徑
(三)通過不斷實踐來調(diào)整路徑,最終達到目標
因此,第一步,如何定義你要達到的目標?
唯一的辦法是,認認真真地跟老板交流,搞清楚老板的目標。認認真真的理解你的公司所在的市場和行業(yè),幫助你所在的團隊和老板講目標搞得更清晰,甚至發(fā)現(xiàn)別人所沒有發(fā)現(xiàn)的價值點。
在這個階段,你看任何書,都是沒有用的。你肯定會說,很多書會教人怎么定義目標啊,會教人怎么寫目標更容易達到啊。那相當于是,我原來用了一支鉛筆寫下:今年的目標是達到一個億的流水。讀了這本書,不過是把鉛筆畫成了派克鋼筆,可能有了一個目標矩陣,高大上又洋氣 工具,但目標還是一個億的流水不變啊。
放下你手頭的書,立刻去問你的boss,這一個月的目標是什么,還有哪些塊我不太清晰,有哪些事情我現(xiàn)在可以去做的。搞清楚你身邊的合作伙伴的目標。唯一的辦法——去問,去和他們深度交流,去要來公司的數(shù)據(jù),和其他類似公司的數(shù)據(jù),行業(yè)和市場的數(shù)據(jù),認真仔細的對比分析。
你看再多書,永遠都看不來。
第二,你所擁有的幫助與資源,達成目標的路徑。任何書本,也都交不了你。
比如我現(xiàn)在要做一個服務高考學生的項目,那么,高考的學生一般會在哪些社群里面玩,我怎么樣能夠觸及得到他們。這時需要自己廣泛地去尋找和搜索,才能獲取的材料。
其次,假設我現(xiàn)在要做的是給高考學生補充腦力的一款產(chǎn)品,那么,我可以跟哪些機構合作?跟哪些媒體和大V合作?我們怎么樣宣傳,更容易獲得認可?我用哪種銷售方式,最容易賣得最多?這些都是要你自己去了解 ,no book can teach us that.
不斷問身邊人,也不斷在網(wǎng)絡上找尋,誰可以幫助我。我是否有更好的途徑來達成目標?
在這個階段,你也必須放下書,多出去與人聯(lián)絡,到處走走,多寫些東西,才能建立你自己的network網(wǎng)絡,獲取真正有效的幫助與資源。
在這個階段,打破自己的小我,去尋找更大的舞臺,站上更大的舞臺。去與活生生的人接觸,建立聯(lián)絡。你才會有所突破。
第三,通過實踐,來不斷調(diào)整路徑,最終達到目標。
你有了一些idea,想做各種各樣的事情了,那就開始去做。只有通過事情,得到用戶反饋,得到第一手的數(shù)據(jù),你才可能知道,自己是否更靠近目標,是否走在正確的道路上,還是有一些東西需要進行調(diào)整的?
你可以采取經(jīng)典的三步法:
A what should have happened? 預期是什么
B what actually happened ?我所做的事情,得到的實際結果和反饋是什么,盡量客觀。
C what can be improved in the next stage?下一個階段要調(diào)整的是什么?
發(fā)現(xiàn)一些東西效果不好,就停止。發(fā)現(xiàn)效果好的,就加大投入去做,正是如此簡單。
如果以上三步,你能保證在八小時工作內(nèi),都在認真貫徹,我保證你不需要加一分鐘的班,你的成長也會比絕大多數(shù)人快。因為你所獲取到的所有信息,都是高濃度的,實用性的,而且是直接產(chǎn)生價值的。
說到這里,你就明白,為什么看書是一種不那么好的學習方式:
第一,看書不能幫你解決以上三個問題的任何一個。也就是,對你的工作百分之九十九的狀況沒有任何用處。
第二,我必修要強調(diào)的是,如果你特別喜歡看各種指導你怎么玩轉新媒體營銷,怎么做好管理的書,你應該基本上做的不怎么樣:
寫具體操作指南的作者,往往思維水平和成就都并不高。摸索出來一兩個有效的方法,就總想放之四海而皆準,那顯然是不可能的。所以生搬硬套,常常只會讓人陷入困境。
水平真正高的作者,基本都是寫大范圍大理論的。又沒什么實踐和可操作性,是人需要用來長期培養(yǎng)思維和刷三觀用的。
最重要的是,在你的實踐水平不足,自己的嘗試太少的情況下,過多的消費理論,只會被理論 框架束縛住。你以為自己有安全感,結果喪失了自己動手,自己做實驗,甚至是挑戰(zhàn)一下常規(guī)的勇氣。沒有創(chuàng)新,沒有突破,你只能淪為平庸。
拒絕用任何人所定義的方式做事情,因為每一件事情是不一樣的。你必須全然地,面對你現(xiàn)在自己所面對的這個市場,這個事情,用心去理解它,也用自己思考和判斷,去做它。你才會有超越和突破的可能。
第三,如果你非要看書,看什么。
只看經(jīng)典,而且是跟你的工作沒有任何關系,純粹鍛煉思維的書。我想這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