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游戲力》一書后,感受最深的是:兒童的情緒必須有出口,必須得到宣泄,尤其是負面情緒不能被壓制,大人更不能以此批評孩子或者指責孩子,而是要設(shè)身處地地理解她的情感,肯定她的感受,并給予適當?shù)匕矒岷捅匾呐惆椤=裉焐衔缥以谛鹤影嗌希ㄐ⌒“啵┊敿议L助教,運用共情處理了幾起孩子間發(fā)生的不愉快事件。
001
一個小姑娘突然大哭起來,我仔細查看了一下,發(fā)現(xiàn)衣服和裙子濕了一點,但不多,可能是剛才洗手的時候搞濕的。她光顧著哭,也沒有其他目擊者出來說說到底發(fā)生了什么。我摸了摸孩子的衣服,對小姑娘說:“你的衣服和裙子濕了一點,還好不多,我可以拿干紙巾把濕的地方吸干。”? 她還在哭,我蹲下去擁抱了一下她,就幾秒鐘,她停止了哭。隨后我去拿了些紙給她擦鼻涕和吸干衣服。擦完鼻涕她的情緒完全平靜下來。
002
排練舞蹈環(huán)節(jié),大家跳著舞,突然一個小姑娘吵著要找媽媽,徑直朝門口走。我走到她身邊,問出什么事了。她說要去找媽媽。我牽起她的手對她說:“你想媽媽了啊,下午放學你就可以看到媽媽了。要不你就站在這里看老師教,好不好?” 她點點頭,沒有再吵了。我一直拉著她的手,間歇地跟著老師的節(jié)奏一起跳。接下來是歌曲復習環(huán)節(jié),小姑娘突然愉快地要求回到小伙伴中間去。
003
午飯時分,突然又有一個小姑娘哭起來了。問明原委,Jessie老師要肇事的小朋友道歉,那個小朋友也爽快地說了一聲“對不起!” 這時大家都等著小姑娘說“沒關(guān)系”呢。我示意男孩子對女孩子說:“我不是故意的,你能原諒我嗎?” 女孩子當即點點頭,不哭了。 我發(fā)現(xiàn) “你能原諒我嗎?”這一句話有讓人無法拒絕的魔力。用在我兒子身上,百分百有效。
需要反思的是:在我主導的開車游戲環(huán)節(jié)中,有些小朋友因為違反交通規(guī)則,我請他們“出局”,有個別人(包括航航)不開心。我想,如果我換成另外一種說法,比如:違反交規(guī)的人需要坐下來多學習一會兒才能再開車,也許小朋友的情緒會好一點。給孩子灌輸一種“犯錯是很好的學習機會”的理念,盡量讓孩子的感覺好一點,他們才能做得更好。
以前我更多地是把“共情”當作處理問題的技巧來看待,看了書之后,我深切地感受到:單單技巧不足以表達共情的重要性,應該是每個人都必須以人生之“必備的能力” 來習得。現(xiàn)在的我面對我兒子情緒崩潰大哭時,我能站在他的立場理解他的感受,平靜地讓他發(fā)泄他的情緒,安慰他們。當兩個兒子發(fā)生爭執(zhí)時,不再批評或者指責任何一個人,盡量對事不對人地進行客觀處理。我更不會指責老大必須無條件地讓著弟弟,因為大兒子也是我的寶貝,而他也還僅僅是個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