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于運動”是家喻戶曉的健康哲理。對于關節而言,尤其是負重關節,運動并不是保養關節的方法。事實上,關節的養護需要休息。
關節為人體提供靈活的活動,如門軸一樣起到了樞紐的作用。
同時,人體關節還通過分泌滑液起到潤滑和修復的作用。但是這種修復能力是有限的。如果過度頻繁的使用關節,關節面會因為反復磨損撞擊而受損,部分壞死、剝落,同時關節囊出現松弛,引起關節的不穩,加速關節的退變,帶來一系列的不適癥狀。尤其是負重關節,由于長時間處于高負荷狀態,更容易出現勞損。
當關節出現勞損后,最好的辦法是靜養,讓關節在不負重的狀態下進行自我修復。
但應注意,過度的休息也是不利于關節的。長時間不活動關節將會引起關節僵硬,并因廢用引起關節周圍肌肉萎縮。
因此,合理的休息同時配合適當的關節功能鍛煉,如關節肌肉的等長收縮鍛煉,才是養護關節的最佳方法。
膝關節作為人體最大的負重關節,其骨性關節炎的發生率最高。
對于受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困擾的人來說:既要避免膝關節過度疲勞,盡量少做上下樓梯、登山、久站、提重物、長時間下蹲等引起膝關節負荷過重的活動,以免加重病情;又需要鍛煉、增加膝關節的穩定性,緩解膝關節疼痛。
患者應該如何選擇適合的鍛煉方式呢?
研究認為,游泳和坐位負重伸腿是膝關節炎患者的最佳運動方式,這兩項運動既不增加膝關節的負重負擔,又能讓膝關節四周的肌肉和韌帶得到鍛煉。
此外,患者要注重鍛煉前的準備活動,輕緩地舒展膝關節,讓膝關節充分活動開以后再參加運動。
同時注意掌控好活動量和時間,以自身能夠承受、不引起膝關節疼痛為度。
除運動方式外,一些日常習慣也會加重疾病。
如長時間靜坐和站立時,要經常變換姿勢,防止膝關節固定一種姿勢而用力過大;注意膝關節的保暖,防止其受涼;女士盡量不要穿高跟鞋走長路,患者要注意控制體重,以減輕膝關節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