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財富閱讀《金錢整理》的第二篇。上一篇提到,整理金錢就是整理金錢的通道。今天就從整理皮夾、整理存折、整理負債、整理筆記本四方面分別進行厘清。
整理皮夾——今天的皮夾創造明天的存款
就像今天吃下的食物會影響自己數年后的身狀況,今天使用皮夾的方式,也會對自己數年后的經濟狀況造成影響。
整理皮夾原則:
1、只放五張卡
信用卡——1張? 只留一張信用卡,可以避免很多沖動消費。建議選擇不用年費、用途廣泛、積分利用率高的信用卡。
集點卡——3張? 會員卡、折扣券過多,會時常提醒你去消費,有可能出現些不必要的消費。建議從中挑出在過去一年內曾經兌換過點數(積分)的卡片,并選出使用頻率最高的三張。
收據、發票——0張? 花了的錢就let it go,收據會讓人觸景傷情,長短嘆,金錢會吸收負面情緒,逐漸失去動力。當拿到收據、發票時當場丟掉,或放進皮夾以外的地方。
提款卡——0張? 去除“以防萬一”的想法,人類的意志薄弱會一次又一次地允許自己去提款。不再提款卡,堅持在每個月的固定日子(發薪日)提款。
身份證——1張? 醫療卡、借書證等證件放在家里,有需要時再拿出來。減少皮夾里的雜物,可以幫助將注意力集中在金錢上。
2、至少保留一張不能用的大鈔
拿一張百元大鈔折成三折,放在最顯眼的卡片夾中。這張大鈔是不能用的。
這樣做的目的是:讓皮夾一直保持有錢的狀態。
每月提款時,再換一張新的大鈔,將原來的不能用的大鈔換下來,讓不能用的大鈔也保持暢通。
3、將大鈔放在小鈔的前面。
如果打開皮夾時最先看到的是大鈔,會比看到小鈔時更容易喚醒控制花費的自制力。
讓大鈔保護小鈔,讓小鈔(零錢)得到珍惜,因為”珍惜一塊錢硬幣的人,能夠獲得百元鈔的喜愛。”財富會聚集到珍惜零錢的人身邊。
4、確定卡片與錢幣的固定位置
皮夾一般有6個卡位,正好放5張卡片和一張折成三折的大鈔。
鈔票按大鈔在前面,小鈔在后面的順序排放。使用時,從小鈔開始用,這樣既不會浪費小鈔,又時時看到大鈔,無形中給你一種安全感。添加鈔票時,同樣按前大后小的原則擺放。
莊主點評:
現在都用電子支付了,還整理什么皮夾?這個問題我分兩方面考慮:
一是雖然電子支付盛行,但現金在短時間內還是會存在和使用。而且現金除使用外,還有很強的心理暗示的力量,目前來講有必要保留。
二是電子錢包同樣可以參照皮夾整理的原則進行整理。只綁定一張信用卡。電子零錢中每月充入固定的金額。規定電子零錢中最少要留下多少錢,讓你的電子零錢中不會出現用光光的情況等等。歡迎大家大開腦洞設計一些好玩又實用的方案。
整理存折——一人一本就好
讓存錢變簡單的存折管理六原則:
1、選定經常來往的銀行——當存款集中,就會與銀行建立長期關系,有可能大幅降低貸款利率。
2、存折精簡成一本——當所有的收入和支出都能在一個賬戶里反映時,就會大大減少逾期還款和欠費等影響個人信用的情況,最大程度上維護了你了個人信用。同時只使用一個賬戶的話,根本就不需要記帳了哦。
3、開設自我存款戶頭——在支付各種費用之前,先付錢給自已。也就是先給自己存錢,堅持將發工資的第二天定為零存整取(定期投資)購進日。
每三個月(或半年)提高一次存入自我儲蓄的金額。透過自我儲蓄體驗有錢的感覺,從而感受到自己未來的可能性。
4、缺錢時可運用定存借錢——定存質押可以貸出90%的款項,足以應付不時之需,用完又可以立即還回去,不會影響存款的連續性。
5、每月最多領兩次錢——為了做到消費有預算,建議計劃好每月需要使用多少現金,然后分兩次在固定的時間按固定金額提現。
如果當月有現金剩余,就把這筆錢存入“自我存款”的戶口里。
6、把剩余的金額用鉛筆圈起來——這樣就能透過存折培養自己對帳戶余額的敏感度。
莊主點評:
分散在各處的存款,只會讓你的金錢能量渙散,所產生的力量也就大大減弱了。集中一個綜合帳戶,只要打開網上銀行(手機銀行),整個現金流向一目了然。
整理負債——省下意想不到的支出
1、徹底鏟除默默侵蝕日常支出的費用——電視費、電話費、網絡費……不加理會就會在不知不覺間盜走你的存款。需要每年一次重新檢視套餐合約,根據實際需要調整資費標準。
2、絕不使用信用卡的最低還款額功能——使用最低還款額功能,每月只需支付比真實消費低很多的金額,容易造成思想上的麻痹,刷卡消費越積越多。而且,這種功能的利息是相當高的!
3、定期進行保單診斷——保單診斷問幾個問題:有沒有重復投保?保險的范圍是否合適?同樣的理賠內容,有沒有更低的保費額?通過保單診斷,減少重復投保,通過保險產品配置,降低保費。
4、住房按揭也是可以優化的——通過調整還款期限、部分提前還款、存貸款產品組合等手段,你會發現能節省下意想不到的費用。
莊主點評:
不梳理不知道,很多名義上的資產,一不小心就會成為負債。而這些專業知識都能從銀行經理處獲得幫助。如此考慮,與銀行經理混熟是很有裨益的哦。
整理筆記——把筆記當成預言之書
1、把行程與預算金額一起寫下來——這樣就能預判一周的支出,從而判斷哪些是有必要的行程,哪些是可有可無的行程。也能夠避免在超市買了過多超出預算的東西。
當事件發生后,將實際支出寫在預算旁邊,并算出軋差。超出預算的用負號表示。這些負號能提醒自己失去自制力的次數。
這個方法能讓我們知道行程和花費都是可以自己選擇的。這樣能逐步找回自己選擇的能力,找回人生主動權。
2、在星期天寫下錢包里的余額——假如你一個月的提現是1000元,每個星期記下錢包的余額,就能掌握花錢的進度,規劃接下來的行程。
例如你第一個星期就用了500元,相當于在1/4的時間用了1/2的錢,余下來的三個星期,每個星期只能用1/6的錢,約170元有到。
3、把“沒有打開皮夾的日子”做記號——一眼就能看出自己的努力,省錢起來更有動力。不花錢變成一件開心的事情,自然就能開始存錢。
莊主點評:
將花錢帶來開心,轉變為不花錢更開心。這一招真高啊!從此過上一個由自己掌控的人生,成為人生大贏家!
這些整理真的有用嗎?如果有疑問,就動手去實踐吧!
以上是金錢整理的上集,是實實在在對財富的整理。下集將升級到對我們的人生進行整理。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