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半夜,不知誰家音樂聲聲,讓人難以入眠。終于睡著,六點,起床準備早點。六點四十,兒子起床,時間尚早,遂叮囑一句:“你鍛煉十分鐘,俯臥撐、高踢腿都行。”可兒子洗漱完畢直接躺在了沙發上聽評書。“現在還早,你一邊聽廣播,一邊鍛煉一會兒。”我再次重復,兒子懶洋洋地站起,胳膊腿隨便抬了抬,又窩進了沙發。
“起來,跳十分鐘繩。”這次是命令。雖不情愿,兒子還是拿起了跳繩,可是,跳兩下一停、跳三下一停。我實在看不下去:“好了,你過來!廣播關了!”
“能不能干一件事的時候認真一些?”
“為什么不堅持每天鍛煉一會兒?”
“不管做什么,態度很重要,知道不知道?”
“奧數老師昨晚打電話來說你字跡潦草,為什么不好好寫字?”
“托管老師說你中午從不睡覺,還常鬧騰,怎么回事?”
…………
當我意識到說多了的時候,兒子已淚眼婆娑。“好了,吃飯吧!”十分鐘后,兒子出門上學。
安靜了,隱隱約約有一個聲音從心中響起:成長,是一件多么艱難的事情!道阻且長、反反復復!我一向在說接納、允許,讓孩子做他自己,可這個早上,我就是覺得兒子應該鍛煉一會兒、應該認真一點、應該把字寫工整、應該睡午覺……是的,這么多的“應該”,讓我一下子焦慮不堪、不知所措,似乎只有指責和抱怨才能稍稍緩解。
應該,真是兩個可怕的字眼。有了“應該”,便有了期許,也便有了失望,于是就有了抱怨。反過來想,如果你總覺著我應該應該怎么樣,是否意味著你不接受真實的我?結果一定是你失望、我難受。你說的所有的“應該”,都在自己的虛幻里,某一日一定會被現實撞擊得粉碎!唯有接納真實、允許存在,才能讓我們自在相處。沒有應該,所有發生的都是唯一正確的,可我還需要多少時日才能把這句話真正的理解消化并實踐?
“不鍛煉”是小事,可小事牽一發動全身,引出了態度不正、字跡潦草、托管鬧騰,等等等等。原想就事論事,沒想到一連串說了這么多,其實每個問題在之前都討論過,以為過去了,不想問題好像長在了心間,像小草一樣,只要風吹,草必動。那么,接納和允許在哪里?理論和實踐之間的距離又有多遠?
我知道“應該”的可怕,所以言辭之中一般不用這個詞。今日想想,似乎也只是形式上的“剔除”罷了,而“應該”根深蒂固,總會在某一個時刻主導心胸,的確,今早上我所有的話都沒有“應該”二字,而句句的潛臺詞都是“應該”。如此,徹底剔除需要多少努力?成長,真是一個艱難的過程!
寶貝,我接納你的所有,我允許你做你自己,我愛你!我也必須接納并允許自己緩慢地成長,不再用“應該”要求你、要求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