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確實讓我對理財有了新的認識,該書以故事的形式講道理,讓人愿意去讀,即便我對理財這方面了解不多,要看懂這本書也并不難。
“我”有兩個爸爸,一個是腦子里裝滿學識的窮爸爸,以及另一個別人家的富爸爸。“我”由于跟人家兒子相熟,所以有機會跟著人家爸爸去學習理財,不過更重要的是,“我”自己有這個學習的意愿。
好好比較,就會發(fā)現,富爸爸與窮爸爸好多觀念是不同的,大概也正因為此,才會釀成此貧富的差距。說到努力,其實兩個爸爸都是很好學的,兩個爸爸都很努力,差別是努力的方向不同。
下面我說說對我而言比較受用的方面。
①
恐懼與欲望
首先要說的是,兩種很常見的情感——恐懼與欲望。
沒有錢,會讓人感到恐懼,因為生活就是需要有一點錢,沒有錢,真不好生活下去。所以,有的人就帶著恐懼去工作,希望通過工作后可以獲得一些財富上的收獲,藉此來消除恐懼。
然而,不管再怎么努力,不管掙再多的錢,都可能消除不了心中的恐懼,原因是,人還帶有著貪婪,帶有著欲望。錢多了,就會去買更多的東西,導致又回到原點,又要過著擔心沒錢的日子。
如此反復,如此循環(huán),不知道什么是個頭。也正為如此,成為不了真正的富人。
被這兩種情感影響著,我們可能會失去了思考的能力,我們沒有好好地去考慮該怎么做。
出生以來,我們就會的是自我保護,保護自己不受外界的侵擾,所以我們對此并不陌生。但求偶則是,要等身體發(fā)育到一定程度,才會開始有的意識。
為什么要說這些呢?
因為,恐懼是來自于自我保護,所以我們早已習慣于感到恐懼,而冒險是來自于求偶,求偶需要我們積極拓取,所以,由于自我保護是我們更原始的本能,我們首先會更傾向于自我保護而不是勇于冒險。以上是書《萬萬沒想到》告訴我的。
我們大部分人,在一開始都會感到恐懼,所以就積極地工作,理財活動也是比較保守的。
除了本能,學校也是一個影響因素。
學校會以學習能力為衡量好學生的主要標準,學校會根據對以后工作的實用性來讓我們去學習什么,學校會限制我們學習什么學科,在全球范圍內,數學和語言大概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重視,次之是人文學科,藝術類的學科則往往最不被重視。以上是一個TED《Do schools kill creativity》里面提及的。
顯然,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天賦,學校把我們的注意力限制在某些方面,確實是在限制我們的創(chuàng)造力,阻礙它的發(fā)揮。然而,只要我們的天賦得到合理的開發(fā),我們都有可能活出精彩的人生。
學校主要教育人們要守規(guī)則,學校在一定程度扼殺我們的創(chuàng)造力,不能做太多逾越的行為(我承認學校也有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的時候),這導致我們很少去冒險,很少去進行新的開拓。
有些事,想一想就會明白,為什么世界上富有的人那么少,中低產階級的人一大堆呢?
首先富人與窮人,做的事情,思考的事情肯定是不同的,即便是面對同樣的問題,富人肯定也以不同于窮人的做法、不同于窮人的思路來解決。
接下來,富人不多,說明知道真正最好的選擇是什么的人并不多,也就是大多數人所選擇的都不太對,至少不是最好的。
而守規(guī)矩、不愿意冒險、喜歡隨大流、人云亦云的人,也只能像大部分的窮人一樣,繼續(xù)當窮人,如果想真正變得富有,適當地冒險是有必要的。
②
資產與負債
接下來,不得不說的是,資產和負債的概念。
不用怕,這雖然是專業(yè)的名詞,但富爸爸用通俗的方式做了解釋,不單單是這兩個概念好理解,而且這兩個概念非常地重要。理解了這兩個概念,對其他方面的顧慮,也會顯得更有方向。
簡單來說,資產能給我們帶來收益,而負債則會奪取我們的財富。這實際上與專業(yè)的解釋可能有點不同,但拘泥于復雜繁瑣的解釋,不見得對我們有多大的幫助,簡化可能會讓我們抓住重點。
這又有什么用呢?
這就是說,如果我們想變得富有,就應該獲得更多的資產,資產要足以來償還我們的負債。
說到負債,一個常見的例子就是買房。
房子確實不便宜,在某些一線城市里,可能更是貴得驚人,為了買房,很多人都選擇分期付款,接著每個月就得還債。
買房當然是有必要的,不是說不能買,而是說我們用什么資金來買,是用我們打工掙的錢,還是其他什么別的。
先來認清,我們是為誰在工作呢?
當我們打工掙錢,那是為老板工作。
當我們繳納稅款,那是為政府工作。
當我們償還債務,那是為銀行工作。
如果我們擁有資產,那么我們就不必為他們工作,我們可以賺錢給自己用,賺錢去抵償債務。
房子除了會讓我們負債,當然也可以成為我們投資的資產。關鍵看我們怎么去利用。
當然,房子只是一個例子,不過卻是重要的例子。除了房子,車子也是類似的。
最后補充說說哪些東西可以作為資產:股票,債務,能產生收入地房地產,版稅等。它們能持續(xù)給我們帶來收益,而無需自己再做太多地事情。
③
學習與思考
會賺錢的人,自然有高的財商。我們不一定能賺到很多的錢,但有必要的是,提升我們的財商,否則我們不能賺到,或者說真正地賺到大量的財富。
但財商是輕而易舉就可以獲得的嗎?
要提高財商,當然需要我們好好地去學習。
富爸爸提到,財商包含四個方面,會計、投資、市場、法律。我們要去學習會計知識、投資知識、了解市場規(guī)律,并懂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書中的“我“為了學習各種有助于理財的能力,做過很多種工作,在不同的職業(yè)里學到有用的東西。
古典在《拆掉思維里的墻》里曾表示,而且是在第一章里就談到,我們不應該為了買房子而妨礙了讓自己可以學習的機會,我們不要為了獲得所謂的安全感而去盲目地買房子,把錢投資在教育上,會讓我們收獲匪淺。
我覺得自己真的很缺理財方面的知識,我本來也不是學習這些相關專業(yè)的,所以沒多少了解。但事實是,即便我們不是學習這些專業(yè)的,我們都有必要去學習相關的知識,想要讓自己的人生積累下財富,就有必要把注意力放上去。
不過,除了學習,我們還得積極思考,思考如何可以獲取更多的錢(當然要通過合法途徑),不,應該是獲取更多的資產,只有單純的知識是不夠的,我們還需活用知識,如富爸爸利用公司及法律,來讓他避開稅收,來賺取更多的錢。
通過學習與思考,財富才可能更愿意向我們招手,與我們同行。
希望本文對您有所幫助
小斌感謝您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