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也不是特別想來海南,只是工作四年難得公休有那么多假期,不出去走走總感覺有點浪費,恰值秋末初冬,對于我這樣怕冷的人來說,海南確實是個不錯的選擇!假期的日期是提前一周才定下來的,所以我有時間訂返回的機票,卻無法支付高昂的費用飛去海南,無奈返程機票已定,有反悔的心也只得選擇坐火車前去了。
昨天十一點多的硬座票,今天十一點多到達海口站,長路漫漫,而條件有限,那魔鬼般的二十四小時,真感覺自己要得頸椎病了。下午一點多到的來時訂好的客棧,想洗澡,然而拖鞋忘帶了,因為訂的是青旅并非酒店,于是干脆選擇外出逛逛再說,說不定還能買雙滿意的當地特色編拖。
一開始選擇的公交出行,因為來客棧的路上,發現有個37路經過不少景點,但是在到達公交站時,與同樣等候的中專生(不要問我怎么知道的)聊了兩句,得知騎行并不是很遠,而公交遲遲未來的情況下,便依靠導航一路騎行到了目的地,并且逛完后還一路騎行回了客棧,在此不得不表揚一下共享單車及高德地圖,還有海口完善的交通規劃(設有專門的單車騎行道)。
騎樓老街的話,確實有很多破舊的老樓,感覺不只是老樓,還是危樓。我從騎樓老街一路騎行到如圖所示地段,
在當地人的建議下,穿過這條街道,在里面吃了一份海南粉,因為看到很多當地的老人家在里面吃,而且屋分左右兩間,其中左邊一件就像是農村里的貧困戶簡易的擺了幾張小桌小凳,竟也是坐滿了人,所以想當然的認為這店鋪應該比較地道。地道歸地道,我卻出了不少糗,海南這邊醬汁湯汁是分開的,我拿到粉后,看對面大爺碗里有滿滿一碗湯,便走到老板旁邊讓他給我加點湯,老板說不是湯這是醬,我以為是叫法的問題,雖然加了兩三勺之后,與對面大爺的仍是不同,直到服務員送了一份蝦醬到桌上,我一開始以為辣椒醬,對面的大爺說是甜的不辣,我聞了聞,放棄了。鄰桌的的小夫妻似乎特別喜歡這蝦醬,拿了兩三次,我便想著難得來一次,好不好吃,吃了再說,于是加了一勺到吃了還剩一小半的粉碗里,想的是甜的,沒怎么攪拌就直接合著粉塞到口里,至今忘不了那滿口的酒精味兒,當時直接痛呼一聲吐回了碗里,鄰桌的年輕妻子見到,忙說那醬要合著湯汁一起吃才好,等到讓服務員加了湯汁,才發現自己的粉和大爺的現在是一樣了,然而彼時粉也沒剩幾根了,于是原本熱乎乎的海南粉,被我傻兮兮的愣是吃撐了涼粉。
到達東門市場,其實就是海鮮干貨市場及菜市場,我不會做飯,所以匆匆走過,接著左轉,先是遇到一觀音廟,通身的木板屋,屋內漆黑一片,乍一看還以為是傳統的本土人家民屋,只是貼的對聯與門紙有點與眾不同,激發了我的好奇心,調轉自行車重又查看起來。路過觀音閣不多路,就看到一座廟,在門口探頭看著依稀似有一副棺木,于是問旁邊帶著小孫子散步的大爺這廟是干嘛的,大爺不耐煩的回我“廟就是廟還能干嘛!”,我在想我肯定是冒犯到人家了,很有可能就是類似自家家鄉祠堂的功能,于是就接著騎行,直到看到一美食街,停車吃了個紅色椰子,說來慚愧,這還是我第一次吃椰子水果呢,先是喝椰汁,椰汁比市售的成品椰汁口感要淡,喝完后再吃果肉,我選的那個椰子果肉特別的好,就像牛奶果凍一般,吃著也味美。
吃飽喝足,我停的那輛共享單車被人騎走了,旁邊的另一輛卻怎么也掃不成功,于是干脆步行,被這爐子吸引,問工作人員說是燒制土窯雞的爐子,問價格感覺太貴,一只我也吃不完,于是問能買半只不,不待工作人員回話,旁邊一對中年夫妻提出可以和我拼單,于是我愉快的和那對夫妻拼了一只雞。只是回來后感覺有點不對勁,我開始問價明明說的68,那和我拼單的人卻搶先說不是89么,我再次說是68,那拼單的人問工作人員,工作人員然后用當地話說了一遍,雖然我一早轉賬給那對夫妻,那夫妻卻一直沒買單,我著急去鐘樓,就先拿著一半雞走了,現在是越回想越感覺那對夫妻是拖,因為那大姐一直在跟我說雞好吃,他們倆吃一半不嫌少么。
在此說價格的事,不是多在意這幾十塊錢,只是讓其他出行的小伙伴多個經驗,買完雞就掃到共享單車,一路騎行到鐘樓,雖說是海口的地標性建筑,這樓卻并沒多高,也沒多大的特色,甚至還沒鐘樓附近新建的建筑引人注目。不過離開鐘樓等待紅綠燈的時候聽到了鐘聲,確實悅耳動人,先是幾聲靜音樂再是幾聲叮叮叮,想錄下來,卻沒成功,盡管耳朵聽得清楚,手機卻被交通聲給掩蓋了。想去的小伙伴,建議在鐘樓下面聽鐘聲錄音頻,它每隔一個小時播報一次。
騎樓老街騎行過了,鐘樓的鐘聲也聽過了,感覺也挺完滿的,盡管一開始并未想過要聽鐘聲,因為擔心時間隔的久,有些細節方面的事會忘卻,加之獨處客棧的第一天也有點不適應,所以是一個人呆在客棧的后花園碼完這些字的,希望對需要的人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