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7日,3個多月前的一天,我開啟了夢想讀書會第一天的打卡。
最開始看的書是李笑來老師的《把時間當做朋友》,第一次讀這本書時今年的5月份,當時是因為買《財富自由之路》這本書,配套買的,卻無意中買到了一本對我影響巨大的書,這本書讓我知道了要和時間做朋友,一個人最關鍵的是積累和成長,投資自己、不斷學習是最正確的選擇,在經過了將近100天的打卡,我慶幸自己沒有浪費時間,跟時間做了很好的朋友,雖然可能在某些方面還有待提高,但是我堅信,通過時間的積累,量變達到質變的可能是存在的。
第二本書是劉墉老師的《說話的魅力》,我在高中的時候就開始看劉墉老師的書,最開始看的書是他寫給他的子女的,當時我就覺得,有這樣開明和智慧的父親,他的兩個兒女真是幸福。當我看到《說話的魅力》這本書,看到里面如此多生動的案例,我不由得再次佩服起劉墉老師平時的積累,同時,也讓我知道說話是一輩子的事情,話并非越多越好,在說之前一定要多思考,并發自真心的表達,無論是幽默和贊美的方式,最重要的是要讓別人感到舒服,而不是讓氣氛更加尷尬,很多話可以更好的方式表達,獲得最佳效果,通過說話的方式也提醒我們在看待問題的時候要從多個角度出發,多為他人著想,把話說到點上,除了說話,還有行動,說到就要說到,做個言而有信之人。
第三本書是吳軍老師的《見識》,這本書讓我增加了很多見識,作者告訴我們人的命運其實是注定的,個人的力量能改變的并不多,所以人生的每一個重大選擇都很重要,在做選擇的時候一定要慎重,同時他也通過偉人們的智慧告訴我們,大道至簡,我們并不需要多高深的智慧只需要做到最基本的就可以了。在商業見識部分,我學到了花錢和掙錢都很重要,想要提升職場見識,就要突破自己的誤區。最后,我知道了,見識決定了一個人能走得多遠。我最喜歡書中一段關于人生就像河流的比喻,河流的長度、寬度和深度,和人生的影響力一樣,所以我們必須要深思,應該從哪個維度去增加自己的影響力。
第四本書是唐浩明所著的《曾國藩》,以前只看到過一部分《曾國藩家書》,說實話其實有時候覺得有點深奧,而且總覺得當時那個時代的觀點,未必適合現在的我們,所以多少會有些排斥心理。沒想到真正認真看完之后,我知道了曾國藩的讀書訣竅、待人處事之道、治軍之道、用人之道,知道了曾在我心目中非常厲害的曾國藩也有他的脆弱和悲哀,畢竟人無完人,但即使如此,他堅持了三十多年的日課十二條和他的家訓還是給了我很多啟發。所以我想,每個時代的人都有那個時代的特點,也讓我這個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深深感受到能享受和平本身就是一種巨大的幸福,而他的很多觀念,能夠一直傳承下來,必然是有他的精華所在,所以,真正的智慧是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的,這也讓我再次深思,我們是不是應該多去翻閱我們老祖宗留下來的更多的書籍,吸收更多的智慧。
第五本書是稻盛和夫先生的《干法》,這本書帶給我關于工作的理念,有了徹底的改觀,我終于知道什么是極致的工作,知道了工作也是需要像對待戀人一樣的對待她,你如何對待工作,工作就會如何對待你,如果你覺得工作不好,那必然是因為你還沒有足夠的熱愛她。看了這本書我才明白六項精進中所言的每一項,都是稻盛先生自己通過工作的積累總結出來的人生精華智慧。
第六本書是卡耐基先生所著的《人性的弱點》,這本書我第一次讀是大學的時候,大概七八年前,當時讀的時候覺得卡耐基的人生哲學需要我慢慢去領悟,當時只看到了很多表面的東西,雖然讀完收獲很大,但是真正內化于心的卻并不多。但這一次再讀的時候,卻發現,書還是當時的書,我卻已不再是當時的我。在這本書里,卡耐基先生告訴我們人際交往的法則是什么,如何正確的與人溝通,獲得他人的喜愛,停止憂慮和抱怨的方法有哪些,這些方法都是行之有效,看完就能用的方法。當我再度看完我才意識到,原來還在大學時期的自己并不需要太多的人際交往法則,做好自己就可以,但是工作以后,進入到這個社會中,才發現,人際交往能力本身,人脈的大小直接決定了你的成就,所以這本書對我的影響,可以說從開始的微乎其微,到現在的影響巨大,是因為我所處的人生階段不同所引起的,這本書真的是可以說是值得放在床頭每天研讀的一本書。
第七本書是李笑來老師的《財富自由之路》,這本書今年3月份開始看的,讓我受益匪淺。當時我學到的一個不等式,注意力>時間>金錢,讓我明白了人最大的財富是注意力,于是慢慢改變了自己很多的行為模式,提高自己的注意力。在這本書里,也看到了很多新的概念,比如心智、知識體系、拐點等等,我知道自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財富自由,是我的一個目標,這不僅僅意味著我能夠自由支配自己的時間,還意味著我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而在那之前,我還要做很多的工作,要更新自己很多舊的觀念,而且還要想著如何與他人更好的合作,取得共同的成長,獲得共贏,太多太多需要思考的問題。
第八本書是稻盛和夫先生的《活法》,其實看完了《干法》,再看這本書,會比較容易理解,也比較能夠體會道盛先生把一切都做的如此極致的方法,其實無論是工作還是人生,都是相同的,本質是一樣的,那就是對待工作和人生的態度,就像他在兩本書中都有提到的一個公式,人生·工作的結果=思維方式*熱情*能力,思維方式是最重要的,思維方式從-100到100,熱情(努力)從0-100,能力從0-100,我想,無論多努力,一定要先把方向確定了,走正方向和反方向,結果是截然不同的,態度也是一樣,如果用一種錯誤的態度對待工作和人生,獲得的結局也必然不同。
第九本書是《胡雪巖》,這本書剛開始我是看不下去的,我一直覺得我不是經商的料,對于從商也不感興趣,所以從沒想過要自己找這樣一本書來讀,但是因為打卡需要,不得不認真去讀。而因為不知從何下手,也問了其他感興趣的朋友,才知道要找到自己的切入點,于是從這本書我開始從不同角度來讀胡雪巖這個人物。他待人待物處事、說話的藝術、他的經商之道,果然都不是普通人所為,這些也正是成就他的一番偉業的原因。而這些,和是否從商無關,和做人有關,是每個人都可以學習和借鑒的為人處世哲學。
最后一本書是卡耐基先生的《人性的優點》,其實在這本書里一直說的就是兩個字,那就是憂慮,我想到了自己在幾年前就用這樣的方法來克服了找工作的憂慮,覺得真的是一種很有用的方法。而結合了優點和缺點來看,我發現,人的優缺點并不是絕對的,一個人不可能只有優點沒有缺點,或者只有缺點沒有優點,而優缺點在某些條件下是可以相互轉化的。我們看待事情也是必須要有這樣的角度,就像古人所言“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一樣的道理,在處于人生的高峰時要有謙卑之心去對待不如自己之人,而在人生的低谷也要用坦然之心去面對,相信困境只是暫時的,要有勇氣去面對接下來的局面,也要有信心走出低潮期。
以上就是讀了10本書給我的收獲,在看書之后,我累計輸出超過10萬字的讀書心得,今天是2018年12月2日,打卡第98天,距離打卡結束,還剩下最后兩天的日子,心中固然有很多的不舍,不過我們常說,結束是為了更好的開始,那么,希望我們一直以來的堅持,給我們賦能,讓我們帶著這10本書的智慧和收獲,繼續往前走,開始一段更加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