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APP,大多都會在底部的Tab做社區,并且其中有很多的tag共用戶篩選。尤其是一些工具類的APP,比如理財類(挖財),記賬類(隨手記),育雪濤,還有一些常規的,美柚大姨媽中的圈子,淘寶圈子,興趣部落等概念。
在app里面自建社區
在app里面自建社區,維持社區用戶活躍,tag則在于可以多維度地從非結構化的數據中提取出結構化的數據。
曾經有人分析 ,做社區可能的目的:
1)增加應用黏度
2)通過社區進行更廣范圍的傳播和推廣
3)根據用戶在社區的討論,迭代和改進產品功能,根據用戶的興趣點尋找新的機會
4)迫于資本的壓力,讓自己的運營數據好看一些。(maybe)
5)看到競品做了社區功能后進行防守型跟進(maybe)
很多社區里面非常冷清,內容質量和活躍度都很差;而社區活躍度高的這類是以女性為主的細分垂直社區(生理健康/美妝等等),典型如美柚。女性天生較強的展現欲,八卦欲讓這類以女性為主體的工具app較其它app轉社區有天然的優勢,再配合選擇好合適的話題做引爆,做好優質內容的沉淀,比較容易形成正向的口碑傳播。
做一些補充和拓展:
1)增加應用的粘性
這個粘性貫穿在整個APP的生命周期中:
初下載(好奇心和信息獲取欲,會在靈活的社區中去查看UGC,以及一些專題干貨類的PGC,比如,之前我在下載挖財后,在該社區中看了好多關于tag理財規劃的帖子~~)
后續每次進入APP:既然用戶下載該APP,那應該可以理解他有這個需求,根據用戶來以及自身屬性來建設相關社區,對他來說是更加精準的營銷,社區中有靈活的解決方案和共同的訴求。
2)社群的力量
直接上例子更加有說服力:美麗說蘑菇街的改版,首頁Tab更換成社區,路徑最簡。
試想,流量對于電商平臺的重要性,但為何他們這樣改版功能外露,縮短使用路徑。產品定位是一方面,但是側面也可以看出,社區,社群,對于這個產品的重要性,更讓我看到這里的差異化產品定位。
3)個性化的服務價值是更高階
工具的功能是用戶可預期的,提供的價值是有限的,但是智能的、個性化的服務的想象空間是巨大的,價值是更高階的。試想,誰會知道,每個用戶的方案如何(ep:育雪濤育兒APP中,先采用PGC產出規范內容,在評論區用戶可以轉發并跟上自己的妙招)多種情況下,個性化的服務和對策,能讓用戶得到更多的服務。
4)最核心的還是內容沉淀和用戶沉淀
如何運營好該社區
1)初期冷啟動,做好PGC
冷啟動會比較難,社區用戶并不會多,因為大多數用戶只是把它當成工具在使用,喜歡發表言論的用戶永遠是少數,所以社區會相對維持在一個小圈子里面。因此,運營人員,就需要針對自身產品定位,結合用戶需求,從多維度去展開專題規劃,比如Tag的分類,做好初步的內容沉淀,吸引用戶。選擇好合適的話題做引爆,做好優質內容的沉淀。
從知乎初期冷啟動,社區的內容沉淀,尋找點思路:知乎冷啟動話題/提問/內容包含(提問、回答、評論、贊同、感謝、關注)創始人積極參與內容建設,投資人通過人脈納入有資源的幫手,員工配合產生內容,用戶被激勵和誘導生產內容。
2)關系沉淀下來,產出優質UGC
內容填充,把握內容質量,抓住種子用戶(積極參與產品建設,幫助產品擴散與宣傳的用戶)
當用戶看到社區的優質內容,表達欲望也會增加,加入到產出大軍中。形成良性循環。
在這過程中,注意盡量少去干擾用戶的發揮,除非一些非法內容。讓該社區的氛圍更加自由舒適,如果有客服反饋,更加人性化。容易形成正向的口碑傳播。
3)弱關系鏈的挖掘
附近的人、專欄作家、活躍用戶,等優質用戶產出的內容、有趣內容,用戶會添加關注,并且長期關注。這些優質用戶可以是平臺運營人員,或者是在用戶中刪選出的優質活躍并樂于產出的用戶。滿足用戶一定的窺私/學習/成就等方面的需求,進而有雙向的互動。
4)強關系鏈的疏通
通過手機通訊錄/新浪微博/微信/QQ等原有的熟人關系鏈,可以智能推薦身邊的好友在玩什么應用,喜歡什么應用,最新流行什么應用。一定程度上加深產品的人情和粘性。
之所以把弱關系放在強關系的前面,個人覺得,弱關系在普通產品社區上的價值,更大。(求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