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夏天,就不要做秋天的事情,秋天遲早要來,抓住屬于你的夏天,好好玩,好好鬧。
3/5班,我最好最聽話的班。38個人,上學期每一個人都是小天使。
下午中文課學生來的早,像往常一樣向我問好,課前我們邊聊天邊等其他的學生。學生用簡單的泰語告訴我現在班里只有37個人了,有一個學生不上學了。
涼假過后每個班都比之前人少了,我一直很奇怪。難得這個班語言水平比較高,可以簡單溝通。我忍不住問了為什么不上學了,班里的女生給我比劃肚子大的樣子,是懷孕的意思。我忍不住瞪大眼睛,反復問了好幾遍:真的嗎?真的嗎?我倒是希望這是玩笑。直到學生很認真的告訴我是真的,我始終不愿意相信……
她說的那個女孩我印象很深,扎著一個利落的馬尾,有一雙漂亮的大眼睛,總是安靜地坐在前排,雖然不愛說話,但是每次見我都會甜甜地沖我一笑,有禮貌地說句老師你好。
怎么也沒想到是她,花一樣的少女,只有15歲。一個半月的涼假剛過,就過早的盛開,然后人生被快進到了好幾個階段,本該無憂無慮的年紀里,卻要被柴米油鹽的瑣事困擾。
人生的各個階段的出場都是按照一定的順序,為什么偏偏要在這件事上打破常規,傻孩子。
想到了我的鄰居,是個男孩,大概情況相似。16歲那年輟學,在村里匆匆辦了簡單的婚禮,因為女方懷孕了。這種事情在村里屢見不鮮,。我的窗戶和他的窗戶離得很近,近到只要他們說話聲音大點我聽得就很清楚。
每次聽到的都是那個女生,跟我差不多年紀的一個女孩,用十分粗俗的話罵那個男孩,大概是男孩只知道打游戲,然后夾雜著嬰兒哇哇的啼哭聲,兩人聲嘶力竭地吵著,任由那個寶寶哭鬧。那個被意外帶到世界上的孩子才是最可憐的,因為他的父母也只是個還愛玩游戲愛打鬧的孩子,根本沒有養育的能力,也沒有進行家庭教育的素質,可惜孩子沒有選擇父母的權利。
他們在根本不知道為人父母的責任的時候,草草地用一整個青春以及一輩子的前途為偷嘗禁果付出代價,這個代價甚至可以毀了下一代。
每次聽不下去地時候,我就惡狠狠地關上窗戶,企圖用“砰”地關窗聲音讓他們收斂一下自己的情緒,看一眼他們嗷嗷哭叫的孩子,然而從來沒什么效果,爭吵一直在持續。后來,我索性讓家人安了隔音窗戶。他們的日子在真實生活的沖擊下完全變了形,青春的日子一瞬間已經成了過去的美好,剩下的日子里只有還債。
自從安了隔音玻璃后,我的生活也與他們一家隔開了。直到后來聽人說那個女孩,實在受不了,偷偷把孩子放下,跑到外地了。孩子的奶奶常常一個人帶著孩子,他的爸爸去南方打工了。
村里的人,沒事依然樂此不疲地說著這家的瑣事,看熱鬧的唯恐天下不亂或者別人過的太好。他們飯后最大的樂趣就是別人家的事,別人家的痛苦往往成為另一家的談資,美其名曰:同情可憐。
每當聽到村里的人指著那家的方向說:可別跟那誰似的,早早的不上學,抱個小孩……
作為一個老師,我不想讓一個孩子落下來,想看著他們一個個在該綻放的時候完美綻放,然后平穩地過渡地,順利地進行下一個階段,然而當許多類似的悲劇發生的時候,作為家人作為旁觀者是不是也需要反思一下:
當年孩子輟學之后,作為家長作為鄰里又做了什么?你是勸孩子好好上學?還是孩子談戀愛的時候你告訴他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當孩子在承擔不該有的悲劇的時候,你是在看熱鬧,還是在盡所能降低悲劇的影響?
有些悲劇,之所以成了悲劇,可能在發生前或者發生的時候太多看熱鬧的人,而不是真正的同情者或者明理者的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