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有句話說的好,孩子的問題都是父母的問題。確實如此,最近利用空閑時間讀了徐小東寫的《陪孩子走過0---4歲敏感期》一書,簡單的來分享一下。
? ? ? ? 孩子到2歲多以后會有一個愛的敏感期,孩子會主動向自己最親近的人表達愛,并且尋求對方的回應。比如:只要是看到媽媽,就會大聲說媽媽,媽媽我愛你。并且期待得到肯定愛的回復。因為孩子這么做是需要愛的肯定,以尋求愛的安全感。所以此時作為父母我們要積極回應:寶貝媽媽也愛你。到四歲之后呢當家長說出媽媽也愛你的時候,孩子會追問永遠嗎,家長要肯定的說永遠。但是四歲半之后這樣的對話就很少了。因為經過之前的強化孩子已經在內心深信:我的媽媽永遠愛我,不管我怎么樣,我的媽媽都愛我。
? ? ? 內心裝滿愛的孩子更加陽光、更有朝氣,也更加自信、更加堅強。哪個父母不愛孩子啊,可是你如果不說出來,孩子可能就不那么認為,有愛還得大聲地告訴他。
? ? ? 比如記得我上大學的時候,但是有一部非常火的綜藝節目《爸爸去哪兒》,其中一期出現過這樣類似的對話。村長和郭濤的兒子石頭聊天,問到石頭:“你覺得媽媽愛你嗎?”石頭猶豫的回答:“有時候愛吧,爸爸兇的時候就不愛我了?!笨墒前职终娴氖怯袝r候才愛他嗎,其實在節目中我們可以感受到爸爸對他的愛——是深沉的愛,埋在心底的愛,可是作為孩子不能理解這樣的愛。在節目的幕后可以看得出石頭的回答給他爸爸的內心帶來了很大的沖擊力和震動。
? ? 所以有愛就要大聲地告訴孩子,而且我們還要做到我們的愛是無條件的,并且讓孩子切實感受到這一點。孩子內心充滿愛,和父母形成安全依戀關系,成人后才容易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和替他的社會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