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馬上能用的說話法:001先總后分。先總后分是先給出針對某件事的一個結論,再給出具體的描述和原因,因為大家都急于知道結果。
002直擊需求。了解對方最關心的是什么。特別是在我們有求于別人時,要首先給出對方最需要問題的答案。比如,老板關注你一項工作的總體進度,還要多久能完成,你卻先強調自己遇到的各種困難,老板必然會不耐煩。如果你先滿足老板的需求,坦率地說明自己現在的進度,然后再提出要求,就更加容易得到諒解。
003使用高級詞匯:我們在看港劇時,常常會發現他們在對白中夾雜著英語,以職場劇為甚。比如“呢個project你跟進一下(這個項目你跟進一下)”“我今日下午還有個schedule(今天下午我還有個日程)”,有時覺得他們在裝B,其實,經常說這些職場用語會使自己顯得更加專業。另外就是多用名詞,少用動詞和形容詞。比如,“這個計劃是否可行”就不如“這個計劃的可行性(操作性)如何”顯得更加專業。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一套術語系統,除了提高自己行業的門檻外,也是使這一職業專業化的方法。
2.繪圖法:人類喜歡視覺圖像甚于抽象地思考。劉潤老師在他的課上就大力推薦一種工具“白板”,認為這是整理思維的好工具,甚至到了出差都隨身帶一塊的程度。不管是想理清自己,還是跟別人說明白,都可以通過畫圖表的方式。有時甚至不用畫圖表,只是簡單地在左邊列出關鍵詞,右邊列出解決方法,思路就可以清晰很多。晨讀以前介紹的,在一張A4紙上列出所有想做的事,也是這類方法。
3.像寫一樣去說:人們都很羨慕有些人出口成章,沒有廢話,將聽眾牢牢吸引在周圍的人。這些人的重要特點是沒有水話,比如語氣詞,語氣詞用多了,會給人留下不專業,或沒有準備好的印象。為了避免長篇大論,可以有意識地壓縮自己的說話時間,比如用15秒說清楚一個主題,這也是節約別人的時間。第三是翻譯練習。英語和漢語的表達詞序和句子結構不同,常常更嚴謹。我們在英文直譯的過程中,可以學到英語嚴謹的結構,并用在自己的思考中。漢語相對而言,更適合詩和文藝作品,而英語的表達更加精確,兩種語言可以取長補短。